e1001 真善美:給生命一個豐華的意義

瀏覽次數: 54

  「我活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是為了什麼?」每個人的心底遲早都會浮現這個問題,因為大家都想為自己的存在找到目的,都想追尋自己生命的意義。但所謂「意義」或「目的」,其實都是人給的,而且也沒有什麼標準答案。你要賦予你的生命什麼意義,全靠你自己,因為生命是你自己的。

人生的三種目的或意義

  有人認為,人活著就是為了享樂,滿足自然所賦予的各種欲望。孔子早就說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篇)自然欲望的滿足當然重要,但如果僅止於此,那跟動物似乎就沒有兩樣。而且,滿足自然欲望所獲得的快樂為時都相當短暫,很快就會感到空虛,如果你想繼續有滿足感,通常需要比上一次更大的刺激才能得到同樣的快樂。這樣的人生,只會讓人越來越覺得空虛與無聊,想要如此過一生的人應該不會太多。

  人在飲食男女之後,總會想再做些什麼。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陽貨)孔子認為即使是局戲、下棋等活動,也比什麼都不做來得好。但不管做什麼,重要的是要有所「用心」――把心思放在那上頭。它們包括從上學讀書、上班工作到假日登山、禮佛、參加合唱團、打太極拳、研究昆蟲等等,各式各樣的活動形成了人在文明社會裡的主要生活內容。如果這些活動能符合你的興趣,又能發揮你的才藝,那你就會有愉悅的滿足感,它們比感官的滿足來得持久,而且能讓你覺得生命有所成長、感到充實並獲得某種尊嚴。

  但這顯然也不是孔子想要的人生。當學生子路問他「人生的志願」時,孔子回答:「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這表示孔子不以「獨善其身」為滿足,他還想要「兼濟天下」,走出自我,將自己融入一個更大的群體中,有所用心與付出,讓老年人得到安養,讓朋友們信任,讓年輕人得到關懷;也就是讓世人共享安和樂利的生活,這樣才能使他的生命得到最豐富、最有價值與最大的意義。

孔子與愛因斯坦殊途同歸

  「我活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是為了什麼?」上面的三個答案或三種目的分別代表自我享樂、自我成長與自我超越。它們有層次之分,越上層或越後面就會讓人覺得生活越充實、人生越正面、而生命也顯得越有意義。讓人敬仰的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他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做是生活本身的目的――我把它稱為『豬欄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給予我新的勇氣去正視生活理想的是善、美、真。」在追求真、善、美的過程中,愛因斯坦進一步指出:「只有為別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實際上短暫而又有風險的生命意義」。

  孔子不只想獻身於社會,而且跟愛因斯坦一樣是在追求真、善、美。怎麼說呢?因為在他的心目中,理想的人生是要「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述而)其中「志於道」――以追求真理為志業,代表了求真(理);「據於德,依於仁」――以德和仁為立身處世的依據,代表了求善(獨善其身又兼濟天下);而「游於藝」――優遊於藝術的領域.則代表了求美。換句話說,只要我們把孔子在兩千多年前說的話,以現代的觀念和語彙來加以理解,那就不難發現,孔子的理想人生跟愛因斯坦不僅殊途同歸,而且還說得似乎比他更具體而明白。

  由此也可知,我們今天讀《論語》,重點是要賦予它新的時代意義。

生命的熱情和能量有投注的對象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所謂「意義」,一定要有個「對象」,生命的意義就是要為自己生命的熱情和能量找到可以投注的對象。那要以什麼為對象呢?答案也許也會因人而異,但不外人、事和理想這三大範疇,也就是說,想要讓生命有意義,你就必須有人可以愛、有事可以做、有理想可以追尋。當代知名的大陸作家楊絳在九十六歲時,於《走到人生邊上》這本書裡自問自答:生命的意義或人生的價值在於「修練靈魂、完善自我」。這個答案看似空靈,意思其實也差不多:一個人要如何修練靈魂、完善自我?愛人、做事和追尋理想正是主要的途徑;而前面所說對真、善、美的追求,也必須落實在這三個項目上頭。

  孔子則說得比較具體,他說:「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述而)從這句話可知,成聖成仁是孔子一生追尋的理想。為了實現理想,他愛親人、愛學生、愛賢德長者、愛天下蒼生;也做了很多事,包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地從事教育工作,周遊列國尋找從政機會,藉以實現他的政治理想等等。雖然後來理想並沒有充分實現(有的甚至還落空),但這完全無損於他的生命意義,因為他已經為他的熱情和能量找到了可以投注的對象,他的生命為他所愛的人、所做的事、所追尋的理想盡情燃燒,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別人,更照亮了後世與世界。

有所相信和有所熱中,讓生命值得活

  人異於禽獸的地方是人不自甘於本能欲望的滿足,他會有理想,想要追求真、善、美,想要有更有意義的人生。能不能實現是另一回事,重要的是你要有理想可以追尋,有意義等待創造;這也是《論語》或孔子給我們的第一個建言,它歷久而彌新,就像美國詩人何梅斯所說:「有所相信和有所熱中,讓生命值得活。」在這滾滾紅塵中,你相信什麼又熱中什麼?你要以你的生命能量去愛什麼人?做什麼事?追尋什麼理想?不只能賦予你生命的意義,更決定了你生命的品質。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