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140 虛幻的迷宮測驗

瀏覽次數: 69

  無法從紙上的A點走到B點的智能不足者,為什麼能在現實生活裡計畫出複雜的逃亡路線?

   一九四二年,有一位名叫謝默‧沙拉森的心理學家,來到了專為智能不足者而設的南貝利訓練學校,這所學校建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美麗的山谷中,是當時收養此類兒童的一個示範性機構。

  但外表的美麗掩不住內在的悲愴,它只是一座美麗的監牢,因為智能不足者多少處於受禁閉的狀態,有些學生忍不住孤苦,會逃過重重監視而潛往森林中,想回到家人的身邊。但均屬徒勞往返,校方經常會派出搜索隊,將這些學生抓回來。

  沙拉森對這些逃亡的學生原本不在意,因為那不是他的事。但幾個月後,他發現一件奇怪的事:當他讓學生做波提斯迷宮測驗(一種當時用來測驗智能不足者的智力測驗)時,他發現很多逃亡過的學生卻連最簡單的迷宮測驗都無法通過。沙拉森怵然心驚:「這些小孩連如何從紙上的A點走到B點都不曉得,他們又如何在學校的層層警戒中計劃出成功的逃亡路線呢?」

  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在現實環境中的實際計劃行動無法從紙上的測驗反映出來。」而這也正是所有心理測驗與智力測驗的盲點,也是最受詬病的地方──它們忽略了受測驗者的情感與動機問題。而人生的行動,主要正是情感與動機的問題。

  智力測驗雖然號稱可以測出一個人的稟賦、潛能,但實際上仍以測得一個人已經知道、熟悉的為多。譬如兒童在小學入學時若接受智力測驗,可以發現上過幼稚園組比未上過幼稚園組的智商來得高,但這並不表示前者較「聰明」,可能只表示他們「知道得較多」或「較熟悉這種測驗」而已。

  想像那些因想家而在夜間逃亡的智能不足者,是何等的情感與動機而使他們在忽然之間變「聰明」了!他們真的是如一般人所認為那麼「笨」嗎?唯其如此,在準備將一個人貼上「愚笨」的標籤時,我們都應該三思而行。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