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芳苑鄉的王功漁港,是我們去過很多次的一個觀光景點。
第一次是在三十幾年前,帶著父母和年幼的兒女來到這個盛產牡蠣(蚵)的漁村。來時已近中午,我們在散置一堆堆牡蠣殼的芳漢路上,看到一個老婦人坐在一家小店門口,搖著一部小機器,研磨作蚵嗲外皮的黃豆豆漿。掌廚和跑堂的,看來應該是媳婦和兒子。
母親特別喜歡這樣的小店,在入內就座後,點了幾份蚵嗲、炒麵、生蚵(加醋)和蛤蜊湯。自己也會做蚵嗲的母親,在品嘗後讚不絕口,以後我們再到王功來,就都吃這家的蚵嗲。
幾年後,坐在店門口磨黃豆的老婦人不見了;再後來,小夫妻和小店也不見了。來到王功的我們有點悵然,只好改去光顧位於漁港路的洪維身店。
洪維身店不只有蚵嗲,更有多種海鮮。看著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父親忘情地吃著一口蟹的專注表情,也讓我們覺得很安慰。
除了吃,當然也會到港邊吹吹海風,看看那有著黑白條紋的燈塔,或者跨上藍色的王者之弓拱橋,倘佯於於木造的望海寮裡。總之,與親人和眾多遊客在這裡度過很多熱鬧而歡樂的時光。
在兒女出國,父母離世後,我們就很少再到王功來。兩年前的某個午後,我和妻子在前往芳苑海空步道前,就像順路來拜訪一位老友般,先彎進王功來看看。
當天海風很大,而且怒濤洶湧,但遊客稀微,很多店家都關門,也許是自己心情的關係,竟讓我有一種落寞的感覺。
而芳苑海空步道,其實跟台北的八里、關渡,還有新竹紅毛港的生態步道差不多,都是在海邊紅樹林間搭起來的蜿蜒步道。一樣的天、一樣的海、一樣的樹、一樣的泥灘、一樣的招潮蟹……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但沒來過,總是會有些新鮮感,特別是當天海風很大,妻子的一條紅絲巾竟被吹走,掉落在泥灘裡。它成了我們對王功或芳苑一個特殊、甚至有點遺憾的記憶。
王功曾經是鹿港的外港,但鹿港有很深厚的人文底蘊,是我們一再造訪都不會感到乏味的地方。而王功,雖然有蚵嗲、燈塔、王者之弓橋、忘海寮、採蚵車、燈火節、海空步道,還有我和親人在此留下的回憶,但總覺得似乎缺少了什麼。在來過幾次後,它在我心中可說已是繁華散盡。
不過在上個月到台中後的某一天早上,我忽然蓄勢待發地對妻子說:「我們今天就去王功吧!」妻子有點驚訝:「又想吃蚵嗲啦?何必跑那麼遠?而且等一下很可能會下雨啊!」她對我的提議感到不解。
「我有個新發現,王功和蔡牽很有關係。我想去王功找蔡牽。」這才是我對王功又產生興趣的主因。「啊?」妻子比剛剛更驚訝,但似乎也有了興致。
在明朝中葉到清朝年間,從日本、大陸沿海、台灣到東南亞一帶,有很多海盜出沒,除了倭寇,更有不少漢人,鄭芝龍是知名度最高的,其他像蔡牽、朱濆等也都跟台灣關係密切。雖然妻子對當時的女海盜鄭一嫂較有興趣,但聽我說蔡牽曾在王功出沒,也想去一探究竟。
我們說走就走。雖然天氣預報說王功下雨機率是49%,但好奇心一旦被激起,就必須得到滿足。只是在西濱快速路上,過線西沒多久竟真的下起傾盆大雨來,身邊的妻子頻頻說開慢一點。
我笑著說:「唉,在台灣海峽興風作浪的蔡牽,如果有靈,知道我們今天要特地去探望他,應該給個好天氣吧!」雖然是玩笑之語,但在要去一個地方時,我倒是從沒有這樣期盼過。
之前在了解鹿港意樓的閱讀中,知道蔡牽在鹿港有不少傳說,我順藤摸瓜,看到中正大學歷史系李若文副教授的一篇論文〈追尋文本世界的海盜蹤跡——關於台灣蔡牽的傳說〉,才曉得蔡牽跟王功的關係更深,甚至連王功這個地名都與他相關。
民間傳說在嘉慶年間,蔡牽率船隊來此地(原名下堡庄)劫掠,被池王爺顯靈逼退,為了感謝王爺開恩,蔡牽回泉州運材料前來改建王爺宮,還通令船隊航行至此要舉香遙拜。後來,鄉民感念池王爺護庄有功,遂將下堡庄改為王功庄。
傳說中的池王爺和王爺宮,就是現在位於芳漢路壽山巷裡的壽山宮。它原本位於海邊,但遇颱風即會被海水倒灌,而在1928年遷建到新址。
說也奇怪,當我們抵達時,天空的烏雲竟已逐漸散去而開始放晴。
廟內牆上有一塊「壽山宮重建誌」,提到海盜在某個深夜想入庄打劫,池王爺如何化身為巨人,展現神力,將海盜嚇得魂飛魄散而撤退,將神話說得活靈活現,但卻沒有指明海盜頭子就是蔡牽。
我們有點納悶,但廟內無人可諮詢。看到廟埕有幾個年輕人在搭戲棚,寒暄後曉得他們是本地人,轉而問他們:「你們知道壽山宮和蔡牽的關係嗎?」對方竟失笑說:「什麼拆遷?壽山宮要演戲,不可能拆遷啦!」
我不好再問下去。但開始懷疑即使是土生土長的王功人,恐怕也沒幾個聽過蔡牽這號人物,甚至完全不知道自己家鄉的歷史(當然不只王功如此)。
雖然傳說不一,也可能是以訛傳訛或加油添醋,但蔡牽與王功還有另一層更深的關係,那就是「蔡牽港」。
出沒於台灣海峽的蔡牽,對台灣西岸其實有不同的著眼。簡單說,他曾在北部的滬尾(今淡水)稱王,在南部的嘉南地區多所劫掠,而中部的王功則是他和船隊休養生息、尋求補給的港灣。
知名的歷史學者林衡道認為,王功耆老傳聞與記憶中的「蔡牽港」應該是存在的,只是因為沿海地勢變遷、港(河)道分歧、淤塞、被填平為農地等因素,已難確定它究竟在哪裡。而李若文則綜合各家說法,整理出最有可能的三個地點:
一個是在離王功港不遠的福海宮(俗稱王功媽祖廟)附近,李文說:「相傳蔡牽以此附近為巢,此廟左側不遠處之石牌溝,舊稱『蔡牽港』,日治時期尚可通大型舢舨。」
以前來王功多次,都沒想到要參觀福海宮,今天既然是為了找蔡牽而來到這裡,當然就要進去看看了。福海宮比壽山宮宏偉精緻得多,一進去就聽到燕聲不絕於耳,原來有很多燕子都在廟內的樑柱間築巢。
詢問廟方人員關於蔡牽的故事,對方拿出一本《福海宮沿革概史》相贈,第二頁就是在說蔡牽來此準備搶劫、池王爺如何顯靈、蔡牽後來又如何答謝的傳說。
其實,王功人供奉的池王爺來自福建同安,而蔡牽就是同安人,海盜原本就有王爺信仰,如果蔡牽以王功作為他海盜集團的休養生息之地,那麼他對池王爺有虔敬之心,希望能得到祂的庇護,才是比較合理的說法。
而他和池王爺的關係究竟是友或是敵?在民間傳說裡出現幾個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版本,但我們又何必只相信或傳播那個在抹黑他的版本?
走出福海宮,站在寬闊的廟埕,看著前方一片綠地,我心有所思。魏金絨在《甦醒中的王功》一書裡說,舊的王功港就位於福海宮正對面,也就是傳聞中的「蔡牽港」,但目前已被闢為永興海埔新生地。
果真如此,那麼一兩百年前,蔡牽在這裡留下的究竟是何種身影和悲歡,因文字資料的缺乏,後人只能各憑想像去發揮,但願因此而甦醒過來的王功和蔡牽,能更讓人感動。
另一個可能是蔡牽港的地方在現今芳中村的普天宮附近。李文說:「據聞芳中村聚落北方海濱,蔡牽曾在此登陸,其後佔據該地,俗稱『蔡牽港』。」
我們兩年前來芳苑海空步道,就將車停在普天宮的廟埕。上次是過其門而不入,這次當然也就順便進去參觀。普天宮比福海宮更加壯觀,也是拜媽祖的,但我沒有在這裡找到跟蔡牽相關的資訊。
走出普天宮,太陽很大,妻子坐在樹蔭下休息,我一個人步上海堤,往海空步道的方向走,想起妻子遺落在這裡的那條紅絲巾。然後,眼前忽然出現一大片退潮後的泥灘地、還有孤單的膠筏。
遠方的海在烈日下泛出金光,我彷彿看到蔡牽率領的海盜船隊像海市蜃樓般越行越近……。它們在我心中如群花搖曳、群鴿飛舞。
一樣的天、一樣的海、一樣的樹、一樣的泥灘、一樣的膠筏,但因為多了一個不一樣的故事,而使周遭的一切都活了起來。這正是我想要的感覺。
走下海堤,彷彿了卻一樁心事的我,對坐在樹下的妻子說:「好了,我們到鹿港去喝杯咖啡吧!」
啊?我竟忘了說我們在離開壽天宮後,又到芳漢路上吃蚵嗲、蚵仔炒麵、蛤蜊湯這件事。但它們跟蔡牽比起來,都已成了次要之事了。
至於為什麼要去鹿港喝咖啡?因為剛剛在王功街上、還有沿路都沒看到有什麼咖啡館。但我們知道,有很多故事的鹿港,也有很多咖啡館。
蔡牽跟鹿港的關係其實不深,但蔡牽卻在鹿港留下不少好故事,或者鹿港人為蔡牽說了不少好故事;希望蔡牽也能在王功留下一些好故事,或者期待王功人能為蔡牽說出他在這裡的一些好故事,讓王功不再只有蚵嗲和燈火節,而是一個有歷史深度和文化厚度、讓人回味無窮的好地方。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