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0313 中國太監與北極馴鹿

瀏覽次數: 0

  一提起人類的閹割,大家立刻想到過去在皇宮裡服侍皇帝及其眷屬的宦官(太監)。據記載,中國從殷商時代起就有以閹人來做宮廷服務;但從先秦到西漢,宦官並非都是閹人,全部採用閹人是從東漢時代才開始的,主要是因為後宮裡的嬪妃、宮女日漸增多,若讓健全的男侍在其中出入,難免會發生穢亂宮帷的情事,所以乾脆全部閹了。隨著皇權的擴張,在後宮裡服務的宦官也越來越多,在明朝末年竟高達10萬人,清朝時則縮減為9千人。

  中國太監的閹割是「盡去其勢」,也就是將陰莖和睪丸全部割除。皇帝將後宮中所有的嬪妃和宮女都視為他的禁臠,為了不讓其他男人「染指」,竟然將在後宮服務的男人全部「斷根」,這種摧殘和霸道實在讓現代人感到齒冷。不過,宦官並非中國的特產,在中東地區,比中國殷商更早的亞述帝國即有在王族後宮服務的閹奴,後繼的波斯帝國則將之發揚光大,公然要求藩屬國以「500名閹割青年」為貢品。而到了回教王朝,蘇丹後宮擁有的嬪妃不下於中國,對閹人的需求量更大,只是回教宮廷裡的閹人多由外國進口,譬如在鄂圖曼帝國服侍後宮嬪妃的都是來自非洲的黑閹奴(陰莖與睪丸全部割除),服侍蘇丹的則為來自歐洲的白閹奴(只割除睪丸)。

  人類也會替豢養的動物閹割,專家在內蒙古地區的考古發現,早在3500年前,當地的朱開溝人就會替養殖的豬、牛、羊等牲口閹割。現在認為人類為雄性牲口閹割,主要是避免牠們發情,方便管理;另外也可讓牠們長得較快,改善肉質。但其實還有一個被忽略的原因:

  北極圈內的馴鹿,過著逐水草的群居生活,在族群中年長而健壯的雄鹿像「君王」般,將族群裡的母鹿都視為牠的禁臠,為了避免其他雄鹿對自己的「妻妾」染指,牠會將快要成熟的青少年雄鹿驅逐出境,這些雄鹿只好到別處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住在北極的拉布蘭人在以馴鹿做為他們遊牧的牲口後,對這個問題甚感頭痛,因為如果任憑青少年雄鹿被趕走,那就代表財產的損失,最後他們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將成長中的雄鹿閹割。被閹割的雄鹿雖然失去性能力,但卻不再受鹿王攻擊,而且也可以安全地留在「後宮」和族群裡。

  從這個角度來看,不管是皇帝、蘇丹還是鹿王,他們心中都有著共同的疑慮,而能讓他們消除疑慮的方法竟然也一樣。

(原載湖南《書屋》雜誌 2008年)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