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2月,湖南長沙一個易姓青年,穿著結婚時的西服,來到剛辦完結婚手續卻意外身故的妻子墳前,服毒自殺,他在遺書裡說:「這一次我已經決定要和她同生共死,這是我對她最好的回報。她想我,我也很想她。」同年10月,江西景德鎮一位黃姓姑娘在得知未婚夫於工地意外墜樓身亡後,第二天晚上她爬上同一棟高樓,跳樓自殺,她在遺書裡提到她對未婚夫的誓言:「生不離、死不棄,黃泉路上兩相依。」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這種男女殉情的社會新聞,讀來令人不勝唏噓。殉情自有它高貴的一面,也是我們最難再苛責死者的,因為他們的臉上似乎煥發出一種關乎人性的神祕光輝,而讓人在心中迴響著元好問知名的詞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
真是「就中更有癡兒女」。但從內容可知,元好問詠歎的「殉情者」其實不是世間男女,而是雁。他在這闕詞的序文裡說,他於前往太原應試途中,遇到一位獵雁人,獵雁人告訴他當天捕獲一隻大雁,將牠殺了,但脫逃的另一隻「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元好問聽了深受感動,於是買下那隻死雁,將牠葬於汾水旁,堆石為識,取名為「雁丘」墳(那闕詞就叫做「雁丘辭」)。
不只人會殉情,雁也會殉情。在金庸的《神雕俠侶》裡,兩隻神雕形影不離,當一隻在絕情谷被金輪法王所殺後,另一隻在傷心之下,竟撞岩殉情,牠們的感情之深,絕不下於郭靖與黃蓉,也許牠們才是真正的「神雕俠侶」。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卻很可能發生。事實上,野狼、天鵝、獵豹、企鵝的殉情事件,也都有人報告過;而漁民也很早就知道,在捕獲一隻鯨鯊後,通常能在附近捕獲另一隻異性鯨鯊,動物學家說這是因為在繁殖季節,鯨鯊都會成雙入對,形影不離,如果其中一隻走失或被人捕獲,另一隻就會在失散地附近一直尋找,不忍離去,而又被人捕獲,這也是另一種「殉情」。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個「世」顯然不只「人世」,而是更廣敖的「自然」。要「殉情」就必須先「癡情」,但顯然並非只有人類才會「癡情」,它應該是一種既簡單而又深沉的自然的呼喚。
(原載湖南《書屋》雜誌 2008年)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