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環保作家,也是山西作協副主席的哲夫,在《淮河生態報告》這本紀實文學裡,對何謂「貪官污吏「提出一種新的解讀:「貪官」就是掠奪資源的人,而「污吏」則是污染環境的人,能允許、縱容、甚至主導掠奪資源與汙染環境的人通常是官員,他們是新的「貪官污吏」。這樣的「貪官污吏」不只中飽私囊而已,還會破壞生態,禍及子孫。
能從環保的角度來對「貪官污吏」提出一個新的定義,的確讓人耳目一新。其實,我們也可以從生態的角度來看各種傳統的、新型的「貪官污吏」的興衰起伏。只要是有官員的社會,就會有貪官污吏,當然也有清官廉吏,問題是兩者的比例。
有些時代、有些地方貪官污吏似乎特別多,若問「中國哪個朝代特別多貪官污吏?」恐怕難以有客觀可信的答案;但大部分的人都會同意,在法紀不彰(貪污很少被抓,抓了也不會重罰)、社會風氣敗壞的年代,貪官污吏就會比較多,也就是特殊的「環境」會使得貪官污吏大量「繁衍」。
在英國生物演化與生態史上,曾出現過有名的「胡椒蛾工業黑化現象」:當地有兩種胡椒蛾,一種體色較淺,一種體色較深;體色較深的蛾本來只佔極小的比例,因為其棲息樹木的樹幹顏色較淺,牠們很容易被天敵鳥類發現,成為掠食對象。
但在英國工業化後,生物學家發現,這種深體色的蛾反而獲得大量繁衍,沒幾代之間,牠們就成了胡椒蛾族群裡的壓倒性多數。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工業化帶來了環境「污染」,煤煙燻黑了胡椒蛾所棲息的樹幹,體色較深的蛾和樹幹「渾然成為一體」,因為得到如此的「掩護」,所以較不會被鳥類「揪出來」;反而是體色原本較淺的蛾,如今在「污濁」的環境中卻變得特別「醒目礙眼」,成為鳥類掠食的對象,於是越來越少,成為族群中的少數,面臨「滅種」的危機。
官吏的貪污化與興衰跟胡椒蛾的黑化與興衰循的是同樣的演化軌跡,在「污濁」的生態中,黑色的蛾會得到「生存優勢」而大量繁衍;同樣的,在「污濁」的世態中,貪官污吏也能得到「生存優勢」而大量孳生。
關於英國的胡椒蛾還有後話:當環保意識抬頭後,空氣污染的問題獲得改善,樹幹不再被燻黑,結果不消幾代之間,體色較黑的蛾被鳥類「捕殺殆盡」,又淪為少數。生態引起的問題還是要用生態的方法來解決,這對如何解決貪官污吏問題,應該能給大家一些啟示。
(原載湖南《書屋》雜誌 2008年)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