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情竇初開的年代,有一部很有名的日本電影《愛染桂》。我雖無緣觀賞,但直覺它訴說的必然是讓人心嚮往之的愛情故事;在那段時間,也經常聽到電影的主題曲,覺得很動聽,特別是「愛染桂」的日語發音,一聽就莫名其妙地受到感染,而陷入某種甜蜜的哀愁中。
雖然不知電影在演什麼,但「愛染桂」這三個字卻讓我認為,它指的應該是男女間火熱的愛情感染了桂樹或桂花,讓那枝葉與花朵都散發出動人的美麗光彩(但這卻非其原意,稍後再說)。
當時的我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主要是因為情竇初開的我已發現,在我對某個女孩滋生愛意時,跟她相關的一切,譬如她的衣服、鞋子、騎的腳踏車、讀的一本書等,也都會染上瑰麗的色彩,在我的眼前閃閃發光。當時覺得愛情的這種神奇魔力真讓人心醉神迷。
後來才知道,這種神奇魔力其實是來自人類的特殊心理功能,也就是「感染作用」(或稱交感作用),屬於愛人或他接觸過的某些東西,在和愛人之間會存在神秘的關聯性與作用力,就像詩人泰戈爾的詠嘆:「女人啊 ∕ 當妳優雅的手指接觸到我的器物 ∕ 它們便都井然有序∕像音樂般有了節奏之美。」
朱光潛在《談美》裡所說的「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因為愛人穿的是綠色的羅裙,看到顏色相似的青草,就覺得它特別芬芳,而跟著產生愛憐之意,這種讓人覺得很美的「移情作用」,其實也是來自愛情的感染作用。
愛情的神奇就在於它具有這種強烈的感染力(愛染),但與其說是所愛者感染了這些相關物,不如說是多情人的感官知覺被愛染色,變得迷離,而感覺跟愛人相關的一切都含有「神秘而豐富的訊息」。
能被愛情染色的對象很多,譬如當年我在和如今的妻子熱戀期間,她住的淡水、她唸過的台大中文系,在我眼中也都跟著閃閃發光。但最神奇與最可貴的是連愛人也都被我們的愛情或感官知覺所染色,別人眼中的凡夫俗女、尋常的血肉之軀,在我們迷離眼眸的映照、心靈暗室的沖洗後,竟成了完美得無以復加、讓人自慚形穢、心醉神迷、不食人間煙火的聖潔公主或白馬王子。
連我們自己也受到自己愛情的感染,而開始認真裝扮自己,檢點自己,細心整理儀容,注意穿著,不再滿口髒話,不再三姑六婆,整個人從外到裡都變得比以前乾淨清純,而且胸懷大志。這可以說是愛情賦予我們一股向上提升的力量,想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被對方所愛、所珍惜的更好的人。
這種神奇的感染力,就像詩人聶魯達所說:「我說愛 ∕ 世界便群鴿起舞 ∕ 我的每一個音節都可喚來春天。」在愛情所喚來的春天裡,我們會覺得自己彷彿獲得神助,充滿了神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挾飛仙以遨遊。認為只要和愛人在一起,就可以心想事成,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帶給對方世間少有的幸福。
更重要的是,在我們迷離之眼的觀照下,周遭的人和整個世界,也都跟著染上一層玫瑰色彩,變美麗、變可愛了。總歸一句話,因為受到愛情的感染,而讓我們看到了更美好的對方、更美好的自己、更美好的眾生、更美好的日常器物、還有更美好的世界。
誰能拒絕、排斥這種「愛染」呢?但人生的閱歷也告訴我,這種「愛染」不僅虛幻,而且也無法持久,它們很快就會「褪色」。而當我再回過頭來看最先提到的「愛染桂」時,也有了不一樣的感觸:
電影《愛染桂》是根據川口松太郎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說的是醫師浩三與護士桂枝這對情侶歷盡磨難和考驗,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浩三是東京某家大醫院的長公子,而桂枝則是個身世堪憐的單親媽媽,在醫院的慶祝晚宴上,桂枝以其歌聲和美貌打動了浩三,對她展開熱烈追求,兩人並在一棵傳說能庇護愛情的桂樹下,撫樹立誓要白首偕老。浩三的父母極力反對他們的交往,浩三和桂枝於是相約私奔到京都,但桂枝的小女孩突然發高燒,因而錯過了火車。隨後,兩人都嘗試要尋找對方,但卻一再受到各方人士的阻擾,無法如願。後來,桂枝因一首「悲傷搖籃曲」而成為家喻戶曉的歌星,浩三才終於循線找到桂枝。他、桂枝和桂枝的女兒三人又來到當年立誓的桂樹下……(小說七次被改拍成電影,情節稍有出入)。
川口松太郎創作的靈感是來自長野縣北向觀音堂裡一棵有幾百年歷史的罕見大桂樹,傳說彼此相愛的情侶,只要來到桂樹下,誠心牽手撫觸桂樹,起誓立約,樹神就能庇佑有情人終成眷屬。但為什麼有「愛染」之名呢?因為大桂樹旁邊的佛殿,供奉的就是佛教(密宗)裡的愛染明王。所以,「愛染桂」根本不是我原先所想的那個意思。
但要說「愛染桂」並無「愛情感染了什麼」之意,只是「愛染明王堂前的桂樹」,似乎也是過於簡略和粗糙。有人說愛染明王是佛教裡的愛神,不過這個愛神的造型卻跟希臘神話裡的邱比特完全不一樣,祂的面貌猙獰恐怖,讓人看了就涼了半截,愛染明王原是要拉拔世人跳出「愛欲貪染」淵藪,重拾清淨菩提心的「離愛金剛」。
這雖然跟大家心目中的愛神有很大的差別,但卻也可以為我在前面所說的「愛染」來個當頭棒喝。心愛的人、跟他(她)相關的一切、還有自己和世界都變得閃閃發光……;這些,其實都不是來自愛情的神奇魔力,而是來自我們的「愛欲貪染」。它們雖然美好,但卻虛幻而不能持久。
經驗告訴我,想要讓愛情延續,特別是在接受種種磨難和考驗後,仍能牽手相隨,我們需要的不是「愛染桂」,而是「桂染愛」——誠心觸摸千年的大桂樹,起誓立約,讓它感染我們的愛情,在無情歲月的洗禮下,仍能跟千年桂樹一樣屹立不搖、繁花盛開。
也許,這才是《愛染桂》小說和電影所要傳達給我們的最重要的訊息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