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五 上帝讓他變成蝴蝶 7
每三年一次,屏東東港的東隆宮都會在十月中旬舉行有名的「王船祭」,燒王船是整個儀式最後的高潮。它的原始意義是「送瘟出海」,先由千歲爺帶著事先建造好的王船繞境,沿途收煞驅瘟,把邪魔疫鬼帶上船,也接受老百姓的添載,最後王船來到海邊定位。燒王船就是由千歲押解各種瘟煞邪魔離開人間,確保地方乾淨、百姓平安的意思。這是先民在瘧疾、霍亂、傷寒、鼠疫等疫病橫行的年代裡,祈求神明護祐的一種巧思。
台灣西南沿海一帶都有類似的祭典,它顯然是先民從福建帶過來的一種古老儀式。明朝時就有記載:「使巫作法,以紙糊船,送之水際」,台灣早年所燒的王船也都是用紙糊的。從人類學家弗萊澤的《金枝集》可知,世界很多地方也都有類似的儀式,譬如尼科巴群島人會做一艘模型船,繞行全村,將妖魔趕上船,然後放船下水,隨風飄走。婆羅洲的杜孫人則是由婦女背著一頭小豬繞行全村,棒打小豬發出叫聲,吸引邪魔跟隨,然後來到海邊,將妖魔和祭品送上木筏,隨水漂走。
其實,王船、紙船或木筏都只是一種象徵性的工具,它反映人們想將各種瘟疫、邪魔、不幸、痛苦和罪惡「送走」的深沉渴望。它讓人想起另一種同樣普遍的「替罪羔羊」儀式,兩者都是來自同樣的心理,差別只是住在海邊的人用「船」,住在山邊的人用「羊」來送走而已。
在了解祭典的起源,以及它在文化和心理上的含意後,它們就不再是熱鬧的拜拜或可笑的迷信,而是先民智慧的結晶。如果你能親自去參加王船祭,那麼在凌晨的海邊,站在萬頭鑽動的人群中,看著精雕細琢、堆滿各式物品的王船,在金紙和沉香粉的助燃下,發出熊熊烈焰,你體內的熱血將隨之沸騰;然後,藍天和大海次第甦醒,王船逐漸灰飛湮滅,你的熱血也會跟著慢慢沉澱下來,在心中浮現神祕而又莊嚴的感覺,彷彿經歷了自己的一種心靈儀式和祭典。
在現實生活裡,每個人都有過一些讓自己感到痛苦、不安或罪惡的經驗,它們好比心靈的「瘟疫」和「邪魔」,每個人的心中也都有一艘這樣的「王船」,它也想要燃燒,想要出海。也許,每隔一段時間,我們也都需要為自己心中的王船舉行「王船祭」,讓它在熊熊烈焰中離我們遠去,放下心裡的重擔,開始嶄新的生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