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二 做個不受人惑的人 8
要如何出人頭地?「複製別人的成功」被很多人視為終南捷徑。但這樣做即使成功了,也不過是個複製品,難以挺直腰桿地揚眉吐氣。
現為國際知名巨星的成龍,六歲就加入一個京劇戲班子,後來因京劇式微,他轉而到電影圈求發展,但接連好幾年,他擔任的都是跑龍套或配角,並不如意。一九七○年代初,李小龍的中國功夫片在各地造成轟動,不少人有樣學樣,開始搶拍武打片。李小龍突然去世後,導演羅維看上他,找他挑大樑拍《新精武門》,並將藝名改為「成龍」,用意很明顯,就是想將他複製成「李小龍第二」,而《新精武門》也是完全在延續李小龍的《精武門》。影片推出,賣座只是差強人意,接著又拍了好幾部類似的武打片,但都成績平平,成龍無法像李小龍般大紅大紫。
後來,另一位導演袁和平看出成龍有別於李小龍、屬於他個人獨有的幽默風趣特質,為他量身訂製,寫了能讓他發揮長才的劇本,甚至由他自行設計情節,盡情揮灑,將他的幽默風趣和身手不凡做巧妙的結合,開創獨樹一幟的「喜劇功夫片」──《蛇形刁手》和《醉拳》,接連兩部片子都讓觀眾耳目一新,拍案叫好,票房迭破紀錄,他也因此脫穎而出,逐步建立影壇巨星的地位。
滾滾紅塵,當某個人以某種方式獲得空前成功後,立刻會有一大堆人跟著有樣學樣,如法炮製。複製是既簡單又快速,但就像愛默森所說:「再怎麼研究莎士比亞,也無法產生另一個莎士比亞。」不僅時空背景、外在環境和個人條件不一樣,很難成功地加以炮製;即使成功了,似乎也沒有什麼好驕傲的,因為那只是在模仿別人、抄襲別人。
《醉拳》的成功,是因為成龍找到了他的自我;《醉拳》的成功,也讓成龍對「做自己」有了充分的自信。其實,李小龍的成功也是在做他自己。成龍自成龍,李小龍自李小龍,一個人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走自己的路」。別人再怎麼好,那永遠是別人,削足適履地模仿別人,踏著別人的腳步前進不僅走不遠,更無法留下足跡。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成功也都是獨一無二的,好好找出並發揮自己的獨特性,才是最可信賴、也最值得稱道的成功途徑。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