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710 八○二○人生哲學

瀏覽次數: 37

  經濟學裡有一個奇妙的「八○二○定律」,它最初由義大利的經濟學家帕雷托所提出,因為他觀察到義大利二○%的人口掌握了全國八○%的財產;後來還發現,這個財富分配定律亦普遍適用於多數國家。隨後,它又被衍申到很多領域,譬如一個公司八○%的收益來自公司二○%的產品或客戶;有二○%的人可以實現他們八○%的願望,而八○%的人卻只能實現他們二○%的願望。

  它甚至被認為是一種「宇宙法則」,因為對人至關重要的氧氣只占空氣的二○%,人體有八○%的成份是水,雖然必需,但卻很平常。在一班的學生中,成績好的只佔二○%,漂亮的女生也只佔二○%,其他八○%都是普通或比較差的。中國的一句老話「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不如意的人生占了八○%),說的大概也是這個意思。

  的確,絕大多數人的人生,有八○%的時間即使不是「不如意」,但也都花在一些無謂或無趣、一再重複的瑣事上,譬如吃飯、睡覺、讀書、做功課、上班、做家事等等;真正發生讓人意興風發、驚喜交集、心醉神迷事件的美妙時刻,譬如出國旅遊、比賽得獎、考上第一志願、和自己喜歡的人談戀愛、新婚等等,可能還不到二○%。有人因此而衍申出「八○二○人生哲學」:人生的精華就在那些美妙而短暫的時刻,我們要為它們而活,將八○%的無趣時間當做是二○%美妙時刻的醞釀或準備階段,就好像你辛苦工作或上課五天,然後有兩天的假期可以出去遊玩一般。

  能夠這樣想,當然也不錯,因為它可以讓我們為了得到美好的收穫,而忍受長時間的耕耘。但如此一來,人生大部分的時間就都成了換取美妙時刻的一種「過渡」或「工具」,它們本身好像失去了自己的意義。其實,更積極的或者說真正的「八○二○人生哲學」應該是:人生雖然因為那二○%的美妙時刻而顯得迷人,但一個人要經常覺得快樂與滿足,卻必須對那八○%時間內所做的事,包括讀書、做功課、上班、做家事、等車、吃飯、理髮、澆花、倒垃圾……等等感到喜悅。因為那才是每個人大部分的人生,而我們真正需要的也是這種能將平凡視為喜悅的人生哲學。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