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八 人間樂土何處覓 1
世界來自我們的觀照。但對同一個人、同一樣東西、同一件事情,每個人卻有不同的看法與感受。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僅用眼睛去「觀」,還用心去「照」;眼睛的功能大家也許差不多,但「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在不同的「心理投射」下,大家的所見所感顯然也會不一樣。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先由專業化妝師在志願者的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再讓他們用一面小鏡子照照自己被化妝後的效果;然後將鏡子拿走,告訴他們為了防止傷痕不小心走樣,需在傷痕表面再塗上一層粉末,但實際上,化妝師是用紙巾拭去了化妝的痕跡;對此毫不知情的志願者被帶到醫院的候診室,觀察人們對其面部「傷痕」的反應。結果,這些志願者無一例外地描述了相同的感受──「周遭的人對他們表現出比以往粗魯無理、不友善的態度,而且總是盯著他們的臉看!」但實際上,他們的臉上什麼也沒有,跟往常完全一樣。他們之所以會有那樣的「感受」,完全是來自「以為臉上有個難看傷痕」的心理投射。
這就好像我們是戴著一副有色眼鏡來看東西,我們看到的並非事物的原貌和真相,而是被我們的思想與情緒「染色」後,變得失真與扭曲的景象;由此而產生的感受當然也是失真與扭曲的。《呂氏春秋》裡有個故事說:某人丟了斧頭,他懷疑是鄰居的孩子偷的,於是他看那孩子走路的樣子、臉上的表情、說話的腔調,無一不像個偷了斧頭的竊賊。後來,這個人自己在山谷裡找到了他遺失的斧頭。幾天後,再看鄰居的小孩,卻發現他的動作、態度,沒有一樣是像小偷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如果先入為主地認為某某人對我們「不好」,那就會特別注意他對我們「不好」的一面,而忽略或過濾掉他對我們「好」的地方,結果就更加深我們對他的「成見」。但我們認識的並不是「真正的他」或他對我們「真正的態度」,而只是我們的「心理投射」。
一個人只要有思想和情緒,就免不了這種有色眼鏡,為了將它所帶來的失真和扭曲減到最少,除了時時提醒自己對人對事有很多先入為主、自以為是的成見外,更要練習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人看事情,調和一下自己既定的色彩。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