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德國長大,容貌像北歐人,但父母卻都是猶太人,嚴重的「自我認同」危機與「角色混淆」,使他悶悶不樂,覺得父母對他隱瞞了什麼重大的秘密……。
在德國的喀爾斯魯,有一個中學生一直悶悶不樂,因為同學們都將他視為「猶太人」。他父親是當地的一個小兒科醫師,是猶太人沒錯,他母親也是猶太人,但令他納悶的是既然父母都是猶太人,那他為什麼會是棕頭髮、藍眼睛,而且有著北歐斯堪地那維亞人的容貌?
事實上,當他和父母一起到猶太人的圈子中時,猶太人也認為他「非我族類」,而和他只有疏遠的關係。他覺得父母好像隱瞞了什麼重大的秘密,但他又不敢問,只能自己在心裡默默猜測與迷惘著。
自覺是個「邊際人」的他,除了繪畫外,對什麼事都不太熱中,學校的成績也是普普通通。中學畢業後,他花一年的時間自己一個人到黑森林、阿爾卑斯山、義大利漫遊,一方面是為了增廣見聞,一方面也希望能為自己迷惘的人生找到一個方向。
他名叫艾力克‧艾力克森。在從黑森林漫遊歸來後,他學了一陣子的畫,當了幾年小學老師,然後跟隨佛洛伊德和他女兒安娜學習精神分析術,而在後來成為國際知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在美國被譽為「最接近知性英雄的人物」。
艾力克森真正的身世是:他是他母親和一個丹麥人的私生子,但在母親嫁給小兒科醫師後,卻隱瞞了他的身世。這樣的際遇雖然成為他青少年時代迷惘與痛苦的淵藪,但卻也使他後來超越佛洛伊德的「心性發展理論」,而發展出自己的「認同危機」與「生命歷程」理論。他指出,青少年主要的心理掙扎是在追求個人的認同感,面臨的是「自我認同」與「角色混淆」的關口。他們很關心自己的容貌,因為容貌有助於建立自我感;在追尋認同的過程中,青少年會開始熱愛某些英雄、意識形態以及異性,也在意別人的看法,同時更希望有別於他人,試圖建立較清晰的自我形象。
艾力克森很生動而又精確地描繪了青少年的心事,但他在說的其實也是他自己。心理學是研究人的一門學問,有人因自己的人生經驗而受苦,但有人卻因受苦而成為一個偉大的心理學家。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