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想和同學分享「智性的喜悅」,但只喜歡「無聊」活動的同學卻不領情,他只好像個獨行俠般,在圖書館和斗室裡,孤獨地做著他喜歡做的事……。
在晦暗的冬日清晨,一個中學生提著一盞紙燈籠,從一家藥房走出來,徒步到國王中學去上學。國王中學離他家七公里,所以他在學校附近的一家藥房樓上租了房。紙燈籠是他自己做的,雖然天色不會暗得看不到路,但提著自製的燈籠去上學,讓他心裡感到很溫暖。
在十三歲時,他剛進國王中學不久,一位也是清教徒修士的老師安捷爾引導他到聖伍夫藍教會圖書室去充實自己,他在一堆宗教書籍中發現一本很特別的書——《自然與工藝的神秘》,書中介紹了很多奇妙的機械和器具,以及它們的製法和詳細說明。這本書像一扇窗,為他閉塞的心靈開啟了一個迷人而廣闊的科學天地,他深深為之著迷,而特別花了兩個半便士買了一本筆記本,將書中的重要內容都抄錄下來。
光是閱讀無法滿足他,他更進一步根據書中的解說,自行製造可以實際操作的器械,譬如風車、日晷等,紙燈籠就是這類作品之一。他在學校的成績普普通通(頭幾年還不太好),也沒有太多朋友,他本想藉這些閱讀與製造和同學分享「智性的喜悅」,但只喜歡「無聊」活動的同學似乎不領情,所以他只好像個獨行俠般,在圖書館和斗室裡,孤獨地做著他喜歡做的事。
他名叫艾薩克‧牛頓,在從國王中學後,他到劍橋大學主修數學和物理,在校並沒有什麼出色表現,但在因霍亂流行、大學關閉,回故鄉避難後,他卻大放異彩,陸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運動三大定律,並為光學及微積分奠定基礎,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後來在回顧他的人生時說:「我不知道我能呈現給世界什麼,但就我個人而言,我感覺我只像在海邊遊玩的一個小孩,廣大而未被發現的真理海洋就在我面前,我不過是時而找些比較平滑的石子或漂亮的貝殼自娛而已。」
也許,站在真理海洋邊的是「一個」小孩,而不是「很多」小孩,有些工作註定是孤獨的,只能靠一人之力去完成。但這並表示像牛頓這樣的人是寂寞的,在無人打擾的情況下,他們反而能更專心、顯得更自在,而得到更大的「自我娛樂」效果與滿足。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