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對那些畫作所呈現的精湛技巧大為折服,不僅立志要成為一位畫家,而且認真模仿、學習各種點描法、透視法和工筆畫法……。
在西班牙瀕臨地中海的卡達喀斯,一個十六歲的少年,花了很長的時間終於完成一幅叫做《大提琴手里卡多‧皮科特的肖像》的油畫:一位男士坐在窗邊專心演奏著大提琴,陽光從窗外照射進來,那種光影的效果非常逼真,呈現出典型的「印象派」細膩風格;而做為背景的底色,更是一層一層耐心地塗抹上去,給人一種精緻的美感。
畫中的主人公是少年父親的朋友雷蒙‧皮科特的侄子,雷蒙是一位畫家,家裡收藏不少畫作,少年從小就經常到他家去遊玩,對那些畫作所呈現的精湛技巧大為折服,不僅立志要成為一位畫家,而且認真模仿、學習各種點描法、透視法和工筆畫法。
雷蒙給他一套油畫畫具,還撥出一間光線充足的房間給他當畫室,他經常整天待在房間裡畫一大疊畫,釘在牆上。有一天,他注意到房間那扇漂亮的老木門上有很多被蟲蛀的洞,他突發奇想,把木門當做畫布,利用門板上深淺不一的紅色系畫出一串活靈活現的櫻桃,那些被蟲蛀的洞就如同真櫻桃上的蛀蟲洞一般。有人說他忘了畫櫻桃梗,於是他在適當的位置黏上一根根真的櫻桃梗;為求「寫實」,他還鼓起無限的耐心,把門板裡的蛀蟲全挑出來,再一一塞進從真櫻桃裡掏出來的蛀蟲。
這個少年名叫薩爾瓦多.達利,後來成為最具代表性的超現實主義畫家,也是繼畢卡索之後,最具創意與最偉大的西班牙畫家。成名後的達利留著兩撇誇張上翹的鬍子、言行荒誕、舉止怪異,給人喜歡搞噱頭、甚至譁眾取寵的感覺,但在創作的領域裡,他卻是非常嚴謹、一絲不苟的。這種嚴謹與細膩是從少年時代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
達利作品的特色是以非常精湛、深厚、傳統的繪畫技巧來表達他狂野、大膽、新奇的想像力和創意,看似矛盾的組合卻營造出無人能及的夢幻美感。創意也許能從天而降,或從他人處得到啟發,但用來表達創意的真功夫卻不是可以「呼之即來」的,它需要長時間的反覆練習、琢磨;達利從青少年時代就養成了「慢工細活」的習慣。
那些高喊開發創意,但卻對好好接受基本訓練缺乏耐心的人,就好像只有翅膀卻沒有腳,根本沒有辦法在現實世界裡「著陸」。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