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61 七位少女的祈禱

瀏覽次數: 165

  當她放開摀住自己秀麗臉龐的雙手時,她下定決心,身為一個波蘭人,她有責任為她的民族和國家做一些事……。    

  在波蘭華沙的公立女子中學,有一位清秀的女學生,她聰明而又認真學習,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但她並不快樂,因為當時波蘭受俄國統治,敏感的她對大家只能卑屈地在沙皇的淫威下生活,感到非常鬱悶。

  有一天,同學庫妮卡悲痛地告訴她一個不幸的消息:庫妮卡的哥哥因參加反抗俄國統治的叛亂團體而被捕,明天早上就要執行死刑。在課堂上,她無心聽講,腦海裡一直浮現絞架、劊子手和一個燃燒熱情的青年臉龐。當天放學後,她和幾個同學到庫妮卡的家陪伴她。小小的房間裡瀰漫著憤怒與悲傷的氣息,憤怒的是俄國人一再屠殺自己的同胞和親人,悲傷的是他們似乎只能束手待斃。

  她們一直守候在庫妮卡的身邊安慰她,用冷水浸敷她哭腫的眼睛。當窗外出現黎明的曙光時,她的表情嚴肅而悲悽,因為此時正是庫妮卡的哥哥生命結束的時刻。她和其他六個少女跪下來,祈禱一位愛國志士的安息;當她放開摀住自己秀麗臉龐的雙手時,她下定決心,身為一個波蘭人,她有責任為她的民族和國家做一些事。

  她名叫瑪妮雅‧斯克羅德夫絲卡,但後來卻以「居里夫人」的名號為世人所知,因為她後來負笈巴黎,嫁給法國科學家皮埃爾‧居里。三十六歲,她和丈夫因對鐳的研究而榮獲諾貝爾物理獎;四十四歲,又以純鐳的製造再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雖然大家都稱她為「居里夫人」,但在提到她時,大家想到的並不是她的丈夫,而是波蘭——她念念不忘的祖國。三十一歲時,她將她和丈夫發現的一種新元素命名為釙(PO),就是為了紀念她那從歐洲地圖上消失的祖國波蘭。六十五歲時,她最後一次回到華沙,受到同胞熱烈的歡迎。當時波蘭已經獨立,而總統正是三十三年前在巴黎得到她幫助的一位革命同志;從同胞們那充滿希望的眼中,她想起自己在少女時代的悲悵與許諾,不禁熱淚盈眶。

  「如果眼睛沒有淚水,靈魂也不會有彩虹。」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居里夫人為自己找到了最適合的報國途徑,以她的才智、努力和行動,將淚水化為彩虹。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