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小只會說潮州話,根本沒接觸過英語,原本在內地成績不錯的他,到了香港這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在學校裡面臨了很大的壓力……。
夜深人靜,在香港某條街道的路燈下,一個少年捧著課本在那裡高聲朗讀英語。英語必須讀出聲音,為了怕影響到家人休息,所以他總是一個人到街燈下朗讀。
他們一家人剛從潮州逃到香港來,在進入香港的初中就讀後,他感到既不安又自卑 ,不只因為人生地不熟,同學們講的都是他聽不太懂的廣州話,而且很多科目都用英語教材,但他從小卻只會潮州話,根本沒接觸過英語,原本在內地成績不錯的他,到了香港這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在學校裡卻面臨了很大的壓力。
他父親似乎看出了他的心事,安慰他只是起步較慢而已,不必為此感傷自卑,並再三強調:「在香港,想做大事,非得學會英語不可。」他是想做大事的人,所以下定決心學好英語,不只在上學和放學途中,邊走邊背誦英語單字;還在夜深人靜時,站到街燈下高聲朗讀;夢想著一個光明遠大的未來。
孰料三年後,他父親突然病逝,他被迫中途輟學,當推銷員養家活口,但他還是抽出時間進夜校就讀,而且不間斷地自學英語,因為他是個想做大事的人。
他就是李嘉誠,後來不僅做出了一番大事業,而且成為全球的華人首富。
李嘉誠出身廣東潮州的書香門第,父親做過小學校長。雖然有這樣的背景,但後來卻流落他鄉,十五歲就輟學當推銷員,說起來還真是坎坷。但李嘉誠似乎從未「自憐身世」,當他們一家逃難到香港時,父親就告訴他今後要認真「學做香港人」,這似乎在反映潮州人的一種特質——不管走到哪裡,都會積極地融入當地的社會和文化中,所以世界各地都有事業有成的潮州華僑。
自憐身世又有何用?緬懷美好的過去只是在平白斷送可能更加美好的未來而已。事態既然已演變至此,那就要擦乾眼淚往前看,看看為了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你目前最需要做的是什麼,然後就按部就班、專心、有恆地去將它們一一實現。就像李嘉誠後來對所有年輕人的忠告:「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