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十四歲的少年,去聽一個美國人的演講,受到很大的刺激,回來後在日記裡有感而發:「一時可驚、可警、可恥、可憎之心齊起於腦中……。」
一九一一年四月,一個就讀杭州府中的十四歲少年,從報上得知由黃興領導的起義行動失敗,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壯烈犧牲後,他悲憤交集,在日記中寫道:「不禁為我義氣之同胞哭,為全國同胞悲痛。」
五月十九日,他和同學到西湖遊玩,憑弔岳飛墓,回來在日記裡默寫岳飛的《滿江紅》。五月二十一日,又在日記裡自填《滾繡球》詞一首:「……小丑亡,大漢昌,天生老子來主張,雙手扭轉南北極,兩腳踏破東西洋,白鐵有靈劍比光,殺盡胡兒復祖邦,一杯酒,灑大荒。」
五月二十八日,美國人愛狄在杭州的協和講堂演講,他去聽講後受到很大的刺激,回來後又在日記裡有感而發:「一時可驚、可警、可恥、可憎之心齊起於腦中。可驚者,所說中國之弱點,一至於此;可警者,聞其奴隸瓜分之說,彼外人與我漠不相關,猶幾知聲淚俱下,乃大聲曰:青年之人,爾知愛國乎!我國人聞之而不知發憤者,無人心也;可恥者,聆其誠實清潔之說,譏我笑我,然我國之人奚有?此事性質,彼以中國人尊德、誠實、清潔則國強矣。聞其說而羞恥之心不油然而生者冷血也……。」
這個十四歲少年的名字叫做徐志摩。從後來出土的《府中日記》和《留美日記》,我們對徐志摩青少年時代的生活、感情與思想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而且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跟大家印象中不太一樣的徐志摩。
徐志摩一向被認為是個浪漫詩人,喜歡風花雪月,追求愛情與美感;但在青少年時代,他不只是個熱血沸騰、充滿豪情壯志的愛國志士,而且很喜歡科學,曾在校刊裡發表《鐳錠與地球之歷史》,後來更專文介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每個人其實都有很多樣貌,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許會出現不同的樣貌,但在不同的樣貌中,似乎又存在著某種不變的特質。從徐志摩身上,我們看到這種不變的特質叫做「熱情」——點燃生命,讓靈魂發光發熱的能量。就像法國文學家狄德羅所說:「只有熱情,偉大的熱情,能將靈魂高舉到偉大的事物。」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