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17 她做到了,因為她敢

瀏覽次數: 276

  當全家人餓著肚子發愁時,她就會自告奮勇到麵包店裡,低聲下氣讓老闆答應繼續讓她賒欠;或者到肉舖去,甜言蜜語向屠夫要一小塊羊肉……。

  在美國加州,一個十來歲的女孩子,有一天看見母親在暗自流淚,她問母親才知道原來母親辛苦織了幾件絨織品,但一向來往的店家卻不肯收買,母親為了生活沒有著落而憂心。她聽了,立刻提起籃子,戴著母親織的一頂絨帽出門,到每一家可能的商店去兜售,最後把每一件都賣掉了,而且價錢還比母親以往賣給那家店的還多出一倍。

  她的家境清寒,家裡經常三餐不繼,當全家人餓著肚子發愁時,她就會自告奮勇到麵包店裡,低聲下氣讓老闆答應繼續讓她賒欠;或者到肉舖去,甜言蜜語向屠夫要一小塊羊肉。對這類冒險性的使命,她總是樂意去做,雖然也會失敗,但在成功時,她就會帶著戰利品,高興地邊走邊跳舞回家。

  她很喜歡跳舞,六歲的時候就主動找了幾個鄰居的小孩,教他們「手舞足蹈」;後來更在家裡成立「舞蹈學校」,教小朋友跳舞。十二歲時,更和哥哥姐姐成立劇團,到各地巡迴演出。他們全家人經常聚在一起討論未來的計畫和夢想,而她最後的結論總是:「所以我們必須離開這個地方,在這裡我們永遠搞不出名堂來。」

  她名叫伊莎多娜‧鄧肯,後來被尊為「現代舞的開路先鋒」。她的舞蹈脫胎於大自然,純樸而又奔放;在忸怩作態、僵硬的古典芭蕾當道的環境中,她從舊金山出發,到芝加哥、紐約,再轉往倫敦、歐陸,飽受白眼、挫折與貧窮的煎熬,但她卻甘之如飴,最後終於美夢成真,讓世人為她的舞蹈藝術拍手叫好。

  鄧肯的成功固然在於她的堅持理想,但在堅持理想之前有個更重要的因素是她敢於表達自我,勇於說出她對古典芭蕾的不屑看法。「家人當中,我算是最勇敢的」,就是這種「勇敢」使她能一馬當先地去賒帳、去遊說店家,更能不理會世人白眼,豪邁地舞出自己,爭取各種可能的支持。

  「勇氣是讓所有其他優點攀爬的階梯。」美國劇作家盧斯說得沒錯,不管你有多麼偉大的夢想、有多麼優秀的能力,但若是像隻縮頭烏龜不敢放手去做,那一切都只是可笑的空想。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