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616 用科學反駁孟子

瀏覽次數: 100

  在演說中, 他特別提到孟子所說的「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是違反科學的……。

  一九○六年,在上海澄衷學堂,一個十五歲的學生熱愛知識,而且關心時事,積極參與各種活動,他是學校內很多學生社團像自治會、集益會、講書會等的發起人或負責人,也當過班長。曾因班上一個同學被開除,他以班長的身分向校長提出抗議,結果被記大過一次。

  有一次,他在自治會演說,題目是「論性」,他反駁孟子的性善主張,也不贊同荀子的性惡說,而認為王陽明所說的「無善無惡,可善可惡」才是對的。他特別提到孟子所說的「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是違反科學的——當時正在讀英文版The Science Readers的他活學活用,在演說裡指出,水的性質是保持水平,水會向下流是因受地心引力影響,而高地的蓄水塔則可讓自來水管裡的水向上流;如果人性像水,那麼應該是無善無惡、可善可惡的。所以孟子錯了,最少是做了不恰當的比喻,王陽明說的才比較有道理。

  這樣的演說很受同學們的歡迎,而他也很得意,所以後來又以「慎獨」及「交際之要素」等為題演說,將自己的思考心得與同學分享,並訓練自己的口才。

  他就是後來倡導新文學運動,並成為世界知名學者的胡適。胡適在澄衷學堂的時間雖然只有兩年,但卻是他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就是在這個時候,他開始使用「胡適」之名(他原名胡洪騂),而這個「適」就是來自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名言。當時的他深受嚴復所譯《天演論》及梁啟超「新民說」的影響,有著滿腔想要「振衰起敝、救亡圖存」的熱血,他在澄衷學堂裡的活躍,可以說就是這種熱忱的表現。

  一個十五歲的少年敢公開反駁孟子,顯示胡適對權威的無所畏懼,但如果因此而認為他鄙夷傳統,那就大錯特錯。事實上,在當時的日記裡,胡適不僅記載了那次演說,更在其他頁面抄錄很多他所讀到的古聖先賢的名言警句,他是個認真看待並熱心學習傳統的學子,而對傳統提出批判,正代表了他的認真與熱心。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