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6028 那個人是誰?

瀏覽次數: 22

●禪是一種自我瞭解 4

  每個人都想認識自我,但要認識哪個「我」呢?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既非同一人,亦非另一人」。

  夜裡,一位老和尚在寺院的菩提樹下來回踱步,過了好一會兒,到離樹不遠的一個石凳上坐下來,閉目養神。

  小沙彌怕他著涼,為他披上袈裟。老和尚張開眼,道了聲謝,問:「剛才那個在菩提樹下來回走動的人是誰?」

  小沙彌一愣,疑惑地說:「那不就是您嗎?」

  老和尚:「不是我,我在這裡坐著哪!」

  小沙彌以為老和尚「精神恍惚」,但老和尚卻說他「清醒得很」,一再問剛剛那個在菩提樹下走動的人「到底是誰」。

  難道會是「鬼」?小沙彌的背脊開始發涼。

  最後,老和尚笑一笑,說:「你現在是小沙彌,二三十年後,你可能當了方丈,但我現在能叫你方丈嗎?」

  小沙彌搔搔頭,若有所悟,高興地說:「我明白師父的教化了!剛才那個在菩提樹下走動的人只是剛才的你,而不是此刻的你。」

  

  如果你點一盞油燈,通宵達旦,燈火不熄,那麼你會發現,從初夜到天明,那一直燃燒的燈焰是「既非同一焰,亦非另一焰」。生命如燈,春去秋來,悲歡不息,從出生到老死,我看起來還是我,但卻「既非同一人,亦非另一人」。所謂自我,其實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

  有一天,洞山禪師在渡過一條溪流時,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大徹大悟,而寫下這樣的一首偈子:

    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疎。

    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

  看著自己在水中的倒影或鏡中影像,會讓人意識到「虛實」的問題:我們有很多個我,有些我就像水中倒影般,其實是虛幻的;我們應該有一個真實的我,生命的追尋必須能「契合」這個真實的我,才算圓滿。

  禪,就是要在眾多的我中,幫你找到那個真的我。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