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 9
我歡迎批評,只是必須按照我的方式。 ──馬克吐溫
某君受到他人嚴厲的批評,心中憤恨不平,而向一位智者吐露怨氣:「他有什麼資格批評我?」
「我很瞭解你的感受,」智者說:「那就好像你走過樹下,樹上的猴子忽然對著你的頭丟擲一顆椰子。」
「您是說要我將他當成一隻猴子?」
「不是。」智者搖搖頭,說:「你應該撿起椰子,喝了其中的果汁,吃了其中的果肉,而且用殼做一個碗。然後說:謝謝你的椰子!謝謝你給我的批評!」
「歡迎批評指教」,大家都這麼說。因為有批評,才有進步。但大家其實都很不喜歡被批評。
特別是非預期中的批評,或不是所謂「七分勉勵,三分批評」的委婉方式,通常會讓人心裡不是滋味,甚至火冒三丈,惡言相向。
將批評者視為「猴子」,固然可以宣洩自己的鄙夷之意,但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椰子」既然憑空飛來,打到自己的頭了,就應該讓它物盡其用。
心平氣和地「品嚐」對方的批評,裡面總是有些能夠改善個人體質、充實自己生命的「養分」,要充分吸收,否則就真的被白打了。
喝了夠多的椰汁,吃了夠多的椰肉,做了夠多的椰碗後,即使面對「惡意」的批評,也能夠「善意」地接納。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