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子城亦名矛盾之城。當蘇三進城後,發現很多人家的大門上都貼著一張守護神像,那是他們的門神。門神有兩張臉,有的是一張臉往左看,一張臉往右看;有的則一張臉往外看,一張臉往裡看。
在一個磨坊旁,一個老太婆告訴蘇三被《聖經》遺漏的一則故事:
在大洪水即將來臨前,諾亞造了方舟,很多動物都躲進方舟裡。有一天,「善」也跑來,請求能上方舟避難。諾亞說:
「我們只接納成對的避難者,你去找個伴吧!」
「善」於是去找了「惡」來作伴。從此以後,「善」和「惡」就像孿生兄弟一般,一起存在於世間的每個角落了。
當蘇三來到建於山坡上的一所大學校園時,聽到一個物理學教授說:「當一個人從屋頂墜落時,他是同時處於運動與靜止狀態中。」
這聽起來實在矛盾,違背了我們日常的邏輯觀念。不過,這位物理學教授卻另有解釋,他說:如果你是站在地面上觀察,則那個人是屬於「運動」狀態,但如果你也同他一樣同時從屋頂墜落,那你看到的他則屬於「靜止」狀態。
接著,蘇三在河邊的一間畫室裡,看到一個正在作畫的畫家,畫布上畫著一個女人,她的半邊身子正嬌豔如花,但另半邊身子卻已雞皮鶴髮。畫家苦惱著說:
「我一直遊走在兩個極端之間,青春與老邁、春天與秋天、太陽與月亮、喧嘩與靜諡……,啊,如果我能讓白色與黑色一起作用,而不是只呈現其一,那我就會感到滿意,覺得驕傲。」
最後,在一棟大廈後面的一條陋巷裡,蘇三遇到一個宛如嬰兒的老哲學家。他說過一句名言:「我既不是同一個人,也不是另一個人。」
真是令人感到矛盾啊!蘇三向他請教這句話的意思。
「人每一刻都在『生』,也在『滅』,就像燈焰,不停地在變化之中。從某個角度來看,你已經不再是以前的你;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你還是以前的你,不是別人。」老哲學家說。
「雖然你們都各有一套矛盾的觀念,但每個人好像又都活得很積極、很自在。」蘇三感到有點不解。
「啊,那是因為我們擁有同樣的人生哲學。」老哲學家說:「當然,它也是由兩個看似矛盾的觀念所組成。我們一方面看得遠,策劃與冀望未來,好像我們可以永遠活下去;另一方面又看得近,每天認真生活,好像我們明天就會死去。」
於是,在矛盾之城,蘇三認識到人生和宇宙充滿了各種矛盾,而生命的完整意義則在於包容矛盾,將它們整合成一個更高級的實體。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