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集 海內存知己 6
M:
年輕時代,也是一個人嚮往愛情、歌頌愛情、追求愛情的時刻。
愛情──渴望與另一個人在身心方面結合在一起的情感,遠比友情和親情來得激烈而複雜,但也需要更多的關切。
哲學家叔本華曾說,所有的愛情,不管外表多麼神聖、靈妙,它的根柢都只存在於性本能中。當一個人墜入愛河,變得神不守舍時,他「墜入」的其實是「種族靈魂」的懷抱;一個人在戀愛中所表現出來的狂喜或悲痛,事實上只是「種族靈魂的嘆息」。
這當然有部份的真實性,但這只是愛情的「形下學」。在人性的進化中,有一部份的「肉欲」早已蛻變成「柔情」,而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柔情」,是人與人間所存在的最美麗、也最高貴的情感。
當然,還是有人說,「柔情」乃是源於「錯覺」。而這也有相當的真實性,譬如戀愛中的男子,把別人眼中的尋常女子視為「西施再世」;而戀愛中的女子,則把自己想像中的優點,都「投射」到情郎的身上;然後彼此含情脈脈、深情款款。我們不必否認,其中確實有很多只是「幻象」。
但與其殘忍地說「戀愛中的人眼睛是瞎的」,不如說戀愛中人是在將對方理想化,對方只有八分好,我們卻認為他有十分好;而對方顯而易見的缺點,我們則認為那「不算什麼」。在將對方理想化的過程中,我們表現出人性中最慷慨、最仁慈、最寬容的一面。
戲劇家鄧南遮身材矮小、容貌也不好看,但卻是一個出色的情人。他令人著迷的地方就像舞蹈家鄧肯所說:「鄧南遮在追求一個女子時,他能把她的心靈從塵世帶到一種神聖的境地……他讓女子們得到一種聖潔的感覺,昇到高處。」
你可以說鄧南遮「油腔滑調」,但他其實也是慷慨、仁慈的。
一個人在戀愛時,不只將對方理想化,自己也會變得比較理想。原來邋遢的人變整潔了,原來說話粗聲粗氣的人變柔聲細語了,原來市儈的人變得愛讀詩了,原來得過且過的人變得胸懷大志了。而且周遭的人和整個世界,也都染上一層玫瑰色的色彩,變美麗、變可愛了。
這就是所謂的「柔情」或「愛情的魔力」。我們因真情流露,而使愛人、自己、他人和世界變得更美好。
心理學家喜歡說,愛情乃是來自自我的「不滿足」,越是感覺到自我不完整的人,就越容易對另一個人產生痴情狂愛,這也正是古人所說的:「太上忘情,下愚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
戀愛,可以使你擁有一個更圓融完整的自我,而且表現你人性中最慷慨、仁慈、寬容的一面。
W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