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集 海內存知己 2
M: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但我們的文化卻在有意無意間,教導我們要壓抑自己的感情,應該「逢人只說三分話,莫要全拋一片心」、應該「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結果,多數人都不輕易流露他們的感情。
巴涅斯有一則《空心樹的寓言》說:從前,在森林裡有一棵樹,挺立於眾樹之中。對別的樹來說,它是非常健壯,但也是非常疏遠的。因為任何狂風都無法使它的樹枝彎曲,拂向周遭的樹。但這棵外表堅毅的樹,內心其實非常悲哀寂寞,因為它的樹幹是中空的,為了怕被人家看到中空的樹心,它只能長久保持堅挺,結果使它無比倦怠。
有一天,在鬆懈中,一陣暴風雨來襲,它遂被拉出地面。在砰然倒地之時,它那中空的樹心終於暴露出來,無處遮掩。眾樹嘩然,不知該禮貌地迴避,還是趨前撫慰。這棵樹原先感到羞愧、憤慨,但後來它看開了,情願赤裸地躺在那裡,將自己空虛的內裡朝太陽、風和雨開放。於是,在陽光的照耀和雨水的滋潤下,它扎下了新根,長出了新芽,成為一棵和眾樹共舞合唱的新樹。此後,不論白天或黑夜,它都覺得充滿了愛和歡樂。
很多人都像這棵「空心樹」,有著硬酷而冷漠的外表,其實那只是在掩飾內心的空虛和脆弱。他們雖渴望愛與友誼,但卻不敢表白,因為他們擔心這樣會被認為是「多愁善感」或「不成熟」;不敢敞開心胸與人交往,因為他們害怕會遭到拒絕;不敢在人前暴露內心最隱密與最脆弱的部份,因為唯恐遭到對方恥笑或被對方看不起。
但這種自我防衛性的冷淡,卻使他永遠交不到朋友,永遠得不到別人情感的滋潤。
你要獲得別人情感的滋潤,必須先敞開自己。如果你像「空心樹」,把自己包裹在層層的「心理甲冑」裡,即使別人想滋潤你,也不得其孔而入。其實,就像這則寓言所顯示的,當你解除「心理的甲冑」,敞開胸懷,不怕曝露自己的空虛和脆弱時,反而能得到自然和同伴愛的滋潤。
解除「心理的甲冑」在心理學裡有個專有名詞,叫做「自我揭露」。心理學家亞特曼的研究顯示,「自我揭露」是人際關係發展過程中一種基本的「社會交換」。人與人交往在開始時都只是交換一些浮面的訊息,但要建立更熱絡與親密的關係,就需要有更廣泛與更深入的自我揭露,包括個人的隱私、狂想、憂慮、弱點、缺點等。
有人以為透露這些「見不得人」的事或想法,會讓對方瞧不起,因而討厭、疏遠你;但實驗顯示,只要不是太突兀,對方不僅不會鄙視你,而且還會因你的真情流露,而更加喜歡你、尊重你,同時回報你以同樣的真情,而使你們的關係進入另一個新的層次。
如果你懷疑,那你試試看就知道。
W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