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341 父親的特別決定

瀏覽次數: 3

水集 回首來時路 3

M:

  有些人似乎從小就讓父母擔心。幾十年前,在杭州,有位母親憂心忡忡地說:「兒子天生不按常理出牌,說教只怕已無用途!」做父親的則在一旁苦笑安慰:「那我就來當把鐵鍬,一天一小鏟,盡量挖出他的閃光點,再用閃光點去填埋他的劣根吧!」

  這個當年讓父母憂心的少年名叫馬雲,正是今天在全球呼風喚雨的阿里巴巴集團的創辦人。少年時代的馬雲雖然體格瘦小,長相又有點另類,但卻以行俠仗義、打抱不平的「大俠」自居,經常打架,而有過縫十三針、一再被學校處分,勞駕父親幫他轉過三次學的輝煌紀錄。

  難怪母親會替他憂心。但拿著鐵鍬的父親馬來法忽然看到他身上閃過一個亮點:每當他在對兒子嘮叨時,馬雲總是用剛學會的英語嘰哩呱啦地回敬,他竟轉怒為喜:「那好,你就好好學英語,學到能隨心所欲地講,那樣罵人才會痛快!」於是,父親做了一個很特別的決定――開始騎腳踏車帶著馬雲到西湖邊去找來此旅遊的老外聊天。

  馬雲用所學的隻言片語與老外們越聊越開心,學習英語也越來越帶勁,而膽識也越來越大,在假日就自個騎腳踏車到香格里拉飯店門口,向老外毛遂自薦當導遊,練英語兼賺外快。也因為如此,他大學唸的是杭州師院英語系,畢業後到杭州電工學院教英語,課餘成立供英語愛好者交流的「英語角」;一九九五年,更成為杭州市政府赴美與投資者進行談判的英語翻譯。

  這趟美國之旅讓他第一次接觸到Internet,對電腦一竅不通的他立刻迷上了這種新奇玩意,直覺到裡面隱藏著巨大的商機,於是回國後就辭去教職,糾集一批英雄好漢,創辦「中國黃頁網站」,踏上網路行銷之路。

  就在馬來法帶少年馬雲到西湖邊和老外聊天之後大約二十年,美國紐約州一名牙醫師帶著一位少年到莫西學院參加研究生的電腦課程。授課老師皺眉:「你不能帶小孩進教室。」牙醫回答:「要上課的不是我,是我兒子。」這位小孩名叫馬克‧札克伯格,也就是後來「臉書」的創辦人。

  馬克十歲時,就迷上父親艾德買給他的電腦,幾乎把時間都耗在上面。艾德看兒子如此喜歡電腦,於是做了一個特別的決定――花錢為孩子找家教,聘請一位軟體研發師每周來上課一次,教馬克如何寫電腦程式。聰明又認真的馬克很快就抓住了訣竅,十二歲時就為父親的診所編制了一個特殊軟體。為了讓兒子更上層樓,艾德又替他報名參加莫西學院的研究生課程,才發生上述趣聞。

  我們可以說,馬雲和札克伯格的人生與成就,除了個人條件外,跟父親在他們青少年時代的一個決定也有很大的關係。也許你和朋友的爸媽也替你們請過家教,但教的卻都是如何在考試時得高分的科目,學程式設計?聯考又不考,學它幹嗎?英語很重要沒錯,但讓孩子去上老外開的會話補習班就不錯了,像馬雲這樣被推到第一現場免費學英語兼練膽識的可說絕無僅有。

  不凡的成就來自不凡的看法和做法。你和父母也許該多想想。

W上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