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340 感謝父母的兩種方式

瀏覽次數: 3

水集 回首來時路 2

M:

  「我的父母都給了我很大的影響,沒有我的父母我就不會在這裡。因為他們為我犧牲了很多東西,給了我機會接受最好的教育和最喜歡的運動項目。」

  有「冰蝴蝶」之稱的關穎珊,在接受鳳凰衛視專訪時如是說。曾獲得五次世界花式滑冰賽冠軍,一次奧運銀牌和銅牌的她,還擔任過美國的公共外交大使。但她把一切成就與榮耀都歸功於父母。

  關穎珊在洛杉磯出生,父母是香港移民,開餐館營生。五歲時,因去看冰上曲棍球比賽,點燃了她學習滑冰的興趣;七歲時,第一個滑冰比賽冠軍讓她和父母看到了一個美麗的未來。為了實現夢想,父親每天早上四點多鐘就叫醒她,開車載她去滑冰場練習。還特別聘請教練,讓她接受更專業的訓練,昂貴的費用使她母親必須再去兼差,後來更陪她到冰之城堡國際訓練中心照顧她的生活起居。雖然辛苦,但「望女成鳳」的他們卻甘之如飴。

  父母辛勞的付出終於得到成果,子女不僅出人頭地而且表示感恩,這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華人夢」。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如果你已因「我就是沒有這樣的父母」而感到失望、甚至心生怨懟,那勸你再看看下面這個故事:

  「我特別要感謝我的父親,因為他沒有逼我繼續上學,沒有叫我去補習班,沒有叫我去電腦班,也沒有將他一生未完成的願望,要我去替他完成,才使我有機會畫漫畫,感謝爸爸!」

  這是知名漫畫家蔡志忠在獲頒十大傑出青年獎,上臺致詞時所說的一段話。以《大醉俠》《六祖壇經》《孔子說》《莊子說》等漫畫風靡兩岸、日本與東南亞的蔡志忠,同樣為他的成就感謝父母,但感謝的卻是他們沒有為他做什麼。

  蔡志忠的父親是小公務員,母親是位農婦。他四歲時,到彰化街上看到有人畫電影看板,覺得很神氣,於是夢想將來當個畫家,回家後開始無師自通,東畫西畫。讀初一時,更自編腳本,畫成作品,投稿到臺北的漫畫出版社。初二暑假,他接到漫畫出版社的聘用通知,他鼓起勇氣對正在看報紙的父親說他想去台北畫漫畫,想不到父親頭也沒抬,淡淡地說:「那你就去吧!」

  於是第二天,他帶著兩百塊台幣和一個皮箱,隻身到臺北,開始他傳奇的漫畫人生,最後終於出人頭地。但他的學識、技巧和創作,可以說都來自自修。

  二十多年後,媒體好奇問蔡爸爸當年怎麼會放心讓兒子「離家出走」?蔡爸爸淡淡地說:「我給他們自由,事情只要認真做,就好!」但就是這樣而讓蔡志忠感恩一輩子,因為沒有父親的放手,就沒有今天的他。蔡志忠後來有感而發地說:「我們恨父母,都是因為他們硬要我們做什麼;我們感謝父母,都是因為他們沒替我們做什麼,讓我們自由。」

  一個成功的人在回顧自己的過去時,都會對父母心存感謝。不管父母當初為他們做了什麼或沒做什麼,都可以成為激勵自己奮發向上的動力。只有一事無成的人,才會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父母。

W上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