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316 勇於向未知挑戰

瀏覽次數: 38

地集 登舟望春月 7

M:

  如果你期待你的生命是一個有待開拓的未知領域,那麼你就需要先具備冒險的精神。

  多數人都寧可在已知的領域裡,用已知的方式過已知的生活,而不喜歡未知、不喜歡冒險,因為「未知」代表了「不測」。但如果不是有無畏的冒險家,人類即使發現了火,也不敢使用;建造了帆船,也不敢出海;做了飛機,也不敢試飛。缺乏冒險精神,人類可能還躲在山洞裡茹毛飲血。

  冒險,並不單指去試飛飛機或攀登聖母峰這種具有生命危險的活動。在人生旅程、生涯追尋及學術研究方面,只要你走的是跟多數人不一樣、具有開創性的路,踏進的是未知的領域,也都是一種冒險,需要冒險精神。

  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是冒險家,發現天體運動定律的牛頓也是冒險家,就像渥茲華斯所說,牛頓是「物理學界的哥倫布,孤獨地航行在陌生的海洋中。」古今中外的大有為者都是冒險家,他們不是冒身家性命的險、冒前功盡棄的險,就是冒被人訕笑的險、冒受人排擠的險。

  瑪格麗特‧米德就是一個具有冒險精神的人類學家。當她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時,當時美國的人類學家,絕大多數都選擇美國本土的印地安人做為田野調查的對象,因為這是既安全又方便的途徑。但米德卻想去研究南太平洋的波里尼西亞人。因為她認為印第安人多少已受到白人文化的薰染,她要到遠方研究「更原始」的民族。

  冒險的行動總是會遭人勸阻。米德的指導教授鮑亞士就非常反對,他認為一個女孩子隻身前往萬里之外的蠻荒之地太危險了,他唸了一段〈獻給在海外工作而死的年輕人〉的祈禱文給米德聽,希望她打消念頭。她的另一位老師夏比爾更主張系裡無論如何都要強迫米德放棄她那不切實際的夢想,因為他認為米德會「不能適應,無法活著回來。」

  但一個具有冒險精神的人也總是義無反顧。米德展露她無畏的和旺盛的企圖心,堅持不退讓。一九二五年夏天,二十三歲的米德獨自坐船前往薩摩亞。結果,這次充滿開拓性的異文化之旅,不僅豐富了米德個人的生活,而且以《薩摩亞的新紀元》一書提早奠定了她在人類學界的地位。

  冒險,不是投機取巧,更不是暴虎馮河。米德在前往薩摩亞之前,早已蒐集、研讀了大量有關波里尼西亞人的文獻。而像萊特兄弟,在一九○三年試飛他們自製的「貓頭鷹號」動力飛機前,也已分析了過去所有飛行冒險家的缺失,並對動力飛機做了無數的改良,才能從險中求勝。

  但不管你準備多周全,你都必須真的將它付諸行動。冒險精神,其實是一種勇於向未知挑戰的行動能力,只有行動,你未來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未知」。

W上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