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集 登舟望春月 6
M:
在自我追尋的過程中,我們常需經歷哲學家尼采所說「精神三變」中的駱駝與獅子這兩種角色。
開始時,我們像一隻溫馴的駱駝,在權威人士「你應如何如何」的訓誡下,深自謙抑地跪下來,背負重擔,準備橫越無垠的沙漠。但在途中,有些人從溫馴的駱駝蛻變成勇猛的獅子,他要做自己的主人,而向權威人士說「不」;他要為自己創造自由,只聽從自己內在的聲音:「我要如何如何」。
在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中揚名立萬的鮑威爾將軍,當時任美國國防部三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是美國官階最高的偉大「戰士」,更是尼采所說由駱駝蛻變成獅子的典範。
鮑威爾並非西點或維琴尼亞軍校科班出身,而且還是個黑人,可以說是美國軍界的一個異數。他的自我追尋歷程,也是相當曲折的:
鮑威爾出生於紐約哈林區,父母是來自牙買加的移民。雖然他在讀中小學時,成績就老是墊底,但父母卻說:「你應好好讀書。」因為他們認為讀書是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
高中畢業後,母親對他說:「你應該唸機械系。」因為他母親認為機械系是會賺錢的科系,他以母親的志願為志願,進入紐約市立學院機械系就讀。
但對數學和自然科學一向非常頭大的他,唸了一學期,就如坐針氈,只好轉到地質系(因為他的地理成績不錯)。這個舉動當然令父母非常失望,因為他們不知道地質系「將來能做什麼?」但事到如今,也沒有辦法。
大二時,他選了預備軍官訓練班的課程。參加步槍儀隊,在這個講求紀律的社團裡,他如魚得水,生平第一次感受到兄弟的情誼,而且很快就成為領袖人物。大學畢業後,鮑威爾到陸軍服兵役。服役期間,他表現傑出,從傘兵游擊隊隊員做到美國駐西德第三裝甲師的連指揮官。
三年役期結束,他面臨了重大抉擇:是要「繼續當兵」還是像其他地質系畢業生「到奧克拉荷馬州探鑽石油」?父母的意思是「你應去探鑽石油」,但這次鮑威爾卻說:「我要繼續當兵!」因為他發現做個軍人實在是他的志趣所在,也是他的專長。
這個決定當然令他父母大吃一驚,也大感失望。但事後證明,投身軍旅的鮑威爾終於光宗耀祖,獲得了遠遠超乎父母期望的成就。
鮑威爾的生涯追尋,相信很多台灣的年輕人也都能感同身受。望子成龍的父母一再告誡「你應如何如何」,結果使很多人糊里糊塗地被推往一條自己不太喜歡、也不太擅長、甚至痛苦的路上去。
不過鮑威爾最後聽從了自己「生命的鼓聲」,走自己要走的路,這個決定改變了他的一生。也許你現在只是一隻溫馴的駱駝,但遲早你必須從溫馴的駱駝蛻變成勇猛的獅子,像鮑威爾,聽從自己生命的鼓聲,成為你自己。
W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