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 9
兩名高級知識份子許下宏願,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天才,結果……。
在上個世紀末,美國波士頓有兩名高級知識份子,哈佛大學的語文學家李奧及精神科醫師伯利斯,兩個人都剛好生下一個男嬰,他們許下一個宏願:要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一名「天才」。
他們用盡各種能刺激孩子心智發展的方法,結果皇天似乎不負苦心人,兩個孩子都成了當代神童。李奧的兒子諾勃,在十幾歲時就獲得了博士學位,而伯利斯的兒子威廉詹姆士(威廉‧詹姆士是美國心理學之父,伯利斯將兒子取這個名字用意深遠)也在十一歲時就進入哈佛大學,並提出一篇讓父執輩震驚的、有關高深數學原創性理論的論文。他的心智早熟,當時的報章雜誌均曾做大篇幅的報導。
但兩位「神童」日後的發展卻大相逕庭。諾勃日後繼續發揮他的長才,成為本世紀傑出的數學家,是「人工智能學」的創建者,現代電腦即有部分植基於這個理論。但威廉詹姆士卻沒有什麼特出的表現,多年間均在一些看不出什麼成果的行業裡轉來轉去。
一九三○年代,《紐約客》雜誌的人物評論專欄「他們現在在那裡?」說,威廉詹姆士當時獨居,他已完全放棄知性的追求,而整天無所事事,在收集世界各地電車的圖案。他長大後唯一的名聲是向法院提出一件控訴,指控報章雜誌侵犯他的隱私權,這個昔日的「神童」已不願社會再注意他。他在一九四四年逝世,年方四十六歲。
諾勃和威廉詹姆士的成為「神童」,與「先天的稟賦」和「後天的調教」都有關係,但同樣是「神童」,為什麼在長大後一個能大放異采,另一個卻變得黯淡無光呢?心理學家在「事後」找出了很多原因,但即使我們知道了各種「原因」和「方法」,仍無法準確地預測「神童」是否會變成「天才」。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