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108 心理學界的勞倫斯

瀏覽次數: 6

  賴希鼓吹性自由,歌頌性高潮;但這是他用來包裹自己生命破碎傷口的藥方。

  在廿世紀的西方知識界,威廉‧賴希(Wilhelm Reich)是一個傳奇性的悲劇人物。他以精神分析學家及共產主義信徒的身份,在歐洲的知識舞台嶄露頭角,但最後卻以江湖郎中及妄想症患者的角色在美國監獄裡過世。他的一生與學說,可以說是包含了祕密與真理、罪惡與懲罰的悲劇。

  賴希學說最引人側目的是,他認為一個人心理、甚至身體的病痛,主要來自「原慾能量」鬱結,而性高潮乃是釋放這種能量的最佳管道,他的兩本重要著作《性高潮的功能》及《性格分析》都在表達這種觀點。對肉身哲學的宣揚,使他成為心理學界的勞倫斯。

  他的學說除了深受佛洛伊德的影響外,也有相當部分是來自個人的際遇。賴希年少時,家庭經歷了一場不幸變故,而這場變故可說因他而起。當他十三歲時,他無意中發現自己的母親和他的家庭教師私通,痛苦的賴希立刻將「母親的醜行」稟報父親,父親向母親興師問罪,結果使得母親羞愧自殺,而父親也因此變得鬱鬱寡歡。數年後,父親在確知自己死後能由兒子領到生命保險後,在一個嚴寒的冬天到池裡做自殺性的游泳,結果因肺炎而逝世。

  他的鼓吹性自由,歌頌性高潮,隱然含有為雙親之死「贖罪」的悲願──如果不是他年少時代僵硬、壓抑的性觀念,母親豈會羞愧自殺,而父親豈會悍然自毀?

  在進入學術圈,認識佛洛伊德後,他像一個得到「啟示「而皈依的信徒,因個人的悲慘際遇而堅信性解放才是個人與社會健康的真正基石。對他來說,這是唯一的「真理」,也是唯一的「祕密」。

  他一直堅稱自己是一個帶來真理的苦難人,但也許他的主張太過火,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共鳴」,結果最後自己走上了精神失常之路。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