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性愛糾葛中的滄桑 4
新異性所帶來的興奮狂喜,有點像吸毒,會越陷越深。
在性學裡有個專有名詞叫「柯立芝效應」,它來自下面這則趣聞:有一天,美國的第30任總統柯立芝和夫人去參觀某個養雞場,夫人看到雞棚裡的公雞在追逐母雞,好奇問說:「公雞一天交配幾次?」雞場主人回答:「好幾十次。」夫人於是提高聲音說:「不要忘了告訴總統這檔事。」在不遠處的柯立芝總統聽到了,轉而問雞場主人:「公雞每次都和同一只母雞交配嗎?」 雞場主人回答:「不同的母雞。」總統於是也提高聲音說:「請你把這檔事轉告總統夫人。」
它雖然以「柯立芝」為名,其實是來自對老鼠的觀察:若將一只公鼠和四五只發情的母鼠放在同一個籠子裡,公鼠就會不停地和所有母鼠交配,直到精疲力盡;隨後母鼠再怎麼挑逗,牠也不會有反應。但此時若將一只新的發情母鼠放進籠子裡,公鼠就又會變得生龍活虎,一再和新母鼠交配,直到另一次的精疲力盡。其它哺乳類也有類似現象,人類顯然也不例外。多數夫妻在新婚時都是熱情如火,說不盡的繾綣纏綿,但隨着婚齡增加,作愛次數便日漸減少。柯立芝夫人的抱怨和期待應該是不少中年妻子的心聲,但丈夫的沒勁,年老力衰其實不是主因,因為如果他在此時另結新歡,那麼在新歡面前,他又會變得像實驗室裡的公鼠般性致勃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種喜新厭舊,渴望和更多異性作愛的「花心」現象並非雄性動物所特有,科學家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母鼠亦會對新來的公鼠表現出比交配過的公鼠更多的挑逗、引誘行為,只是不像雄性那樣主動、明顯而已。「柯立芝效應」的關鍵在於「新奇」,兩性都會對新來的異性表現出較大的性趣,這似乎是來自自然的設計,它的「獎賞」是腦中會因而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讓人心醉神迷,也許這正是某些陷在舊愛沉悶泥沼中的男女說他們在找到新歡時,會有獲得「重生狂喜」的原因。
但這種興奮狂喜,這種多巴胺的洶涌澎湃就像吸毒一樣,會讓人越陷越深。美國洛杉磯有一位花心男士一再尋找新的性伴侶,前後共三百多位,他發現他對每一位新歡失去性趣的時間越來越快,每一次的愛欲或戀情都變得越來越膚淺,越無法讓他有滿足感,這的確有點像吸毒,而這樣的「結局」似乎也值得渴望「多多益善」者警惕。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