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0095 一個女博士生心中的盤算

瀏覽次數: 0

第五篇 婚姻磨合裡的甘苦 15

  男友與丈夫雖是同一個人,但卻會對妳有不同的要求。

  現代人受的教育越來越高,上完大學還要念研究所,研究所念完還要讀博士班,拿到博士學位時都已經三十好幾。「學業未成,何以家為?」雖然有些人是先結婚再說,但另有些人卻堅持要等獲得學位、找到工作後再結婚;當然,在結婚前有不少人已經和愛人「住在一起」,也就是「同居」。我的一位侄女就是如此,她和男友從大一開始就相戀多年,兩人如今都在念博士班,也已經「住在一起」,但就是沒結婚的打算。她母親心急如焚,多次催她趕快「名正言順」地結婚,但她總是說「再等一段時間」。在一次閑聊時,我才知道侄女其實有她的特殊考慮:

  我侄女認為如果她現在跟男友結婚,那麼兩人在得到學位後,丈夫若在別的城市找到工作,那她通常就必須跟他到那個地方去,不管此地有多好的工作等着她,她多半只能放棄。但如果維持目前的關係到畢業,兩人都去找工作時,他們就可以站在「平等」的立場上去考慮對方。侄女說:「他若重視我們之間的愛情,就不會只要我做單方面的犧牲,到時候我自然會跟他結婚。」

  我侄女的顧慮一點也沒有錯,它可以說是一個現代未婚女性應具備的「先見之明」。有人說:「婚姻並非為2個人而設,而是為1.5個人而設」,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男人在婚後仍然是「一個」完整的人,而女人在成為妻子後,通常只剩下「半個」人(或丈夫是0.9個人,妻子是0.6個人)。為了避免在婚後淪為「半個人」,有些女性會有意地蹉跎終身大事,因為她們知道,「男友」與「丈夫」雖然是同一個人,但卻會對妳有不同的看法與要求,當「女友」變成「妻子」後,他難免就會用傳統的「婚姻」框架來思考和要求妳,即使念到博士,甚至得了諾貝爾獎,很多人還是難以擺脫「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傳統觀念,在「夫唱婦隨」中,妻子的選擇權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很自然地淪為「半個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晚婚有助於女權的伸張,因為一個男人較能接納一個即將成為妻子的女人「彼時之事實(狀況)」,但這種「以時間換取空間」的婚姻策略仍有盡時,如果婚姻只容得下1.5個人,那最好是丈夫和妻子各做0.75個人。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