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0088 從美國女國務卿看婚姻斜坡

瀏覽次數: 2

第五篇 婚姻磨合裡的甘苦 8

  女性再傑出,依然渴望嫁給一個比自己優秀的男人。

  布什政府的國務卿賴斯是位黑人女性,可說是彼時美國甚至全世界最有權力的女性,她從小就表現優異,15歲上大學,26歲得到博士學位,是史丹佛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也是第一位非白人的女性教務長;更是美國政府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國家安全顧問和第一位黑人女性國務卿。但已經50出頭的她卻一直保持單身,有記者好奇問她是否因為將工作置於婚姻之上而沒有結婚?賴斯的回答是「如果是沒有結過婚的人,那麼一定會考慮和誰結婚。至於我本人,僅僅是因為沒有那個機會。」

  賴斯的單身很容易讓人想起專家所說的「婚姻斜坡」,也就是兩性在婚配時社經地位不對稱(傾斜)的現象。傳統上,女性多為「上嫁婚配」,選擇年齡、身高、教育程度、收入、社會地位比自己高的男性為對象(男性則多為「下娶婚配」),因此,當一位女性的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多、能力越強時,就會產生「婚姻排擠」作用,能與之「匹配」或者她看得上眼的男性會變得越少,而年齡日增後,機會更日減,最後終於被「擠」出婚姻市場,被迫或自動放棄結婚的念頭。賴斯面臨的似乎就是這種情況,在事業方面越風光的女性,在情感方面就顯得越寂寞。

  賴斯抱憾的也許是她在年輕時「沒有那個機會」遇到她看得上眼的男士,譬如像也非常杰出的、角逐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參議員希拉裡,在耶魯法學院遇到比她「優秀」的柯林頓(就他後來成為美國總統這點而言);或者像得過兩次諾貝爾獎的瑪麗.斯克洛道斯卡(居禮夫人)在實驗室裡遇到學識勝過她的比埃爾‧居禮(夫妻倆人同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獎)。由此可知,一個女性不管能力多麼杰出,作風多麼強悍,但在婚姻的觀念上卻顯得相對保守,想找到一個「比自己優秀的丈夫」仍是她們心中難以抹去的夢想或者心結。

  女性的「上嫁婚配」傾向其實是傳統男尊女卑觀念的投影,當多數的婚姻和家庭結搆都是男尊女卑時,社會結搆自然也跟着男尊女卑,「婚姻斜坡」決定或者造就了「社會斜坡」。要改變這種傾斜的最佳方法是杰出女性不能再被擠出婚姻市場,而應該多多「下嫁」條件不如自己的男士,如此帶動風潮,才能扭轉乾坤,為兩性關係帶來結搆性的調整。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