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再度認識男人 5
不少男人眼睛不流淚,卻變成消化道在流血。
女人比男人愛哭,可說是多數民族的共識。但根據調查,在嬰兒和兒童期,男孩和女孩哭泣的量其實差不多,直到進入青春期後,才逐漸出現明顯的差異,根據《紐約時報》的說法,18歲時,女孩哭泣的量是男孩的4倍。
為什麼女人比男人愛哭?一方面是因為女人「情感較豐富」,當情緒激動時,淚水的分泌量較多;但更重要的是多數文化都不鼓勵男人流淚,卻反而鼓勵(或不禁止)女人流淚,久而久之,愛哭的就以女人居多。
從進化上來看,人類雖然不是唯一會流淚的動物,但卻是唯一會悲極而泣、感極而泣、甚至喜極而泣的動物,這有生存上的特殊意義。眼淚裡面含有一種稱為「溶解素」的酵素,它可以殺死大部分的細菌,當一個人哭泣時,他的眼淚不只「溶解」了細菌,更「溶解」了周遭人們的冷漠,能誘發同情與關懷。因為流淚具有這種生存上的價值,所以會流淚的人種就被保存了下來。
流淚,其實是真情的流露,是抒發情緒的自然、健康、甚至可以說是高貴的管道。但傳統觀念卻認為流淚是弱者的表現,社會鼓勵男人做強者,強者是「千山萬水我獨行」、「打落牙齒和血吞」,不需要他人同情,也不必流淚的,所謂「英雄無淚」是也;即使有淚,也是「男兒有淚不輕彈」。
但無淚的英雄,往往只是暴戾的莽漢。失去了眼淚,就失去了人性。有一首台灣流行歌曲說:「男人不是無目屎,只是不敢流出來」,這個「不敢」,其實是懦弱的、壓抑的。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長期的壓抑使不少人在面對真正悲傷、苦惱的事情時,也覺得「欲哭無淚」。這樣的人,不是變得「戾氣」十足,就是經由其它管道來宣泄被壓抑的淚水,結果,有的變成消化道在流淚,因潰瘍而出血;有的變成心胸在流淚,為哮喘或狹心症所苦;有的變成皮膚在流淚,出現蕁麻疹;這些身體症狀其實都是心靈在流淚、滴血的象徵。
在歷史上,劉備是一個經常「潸然淚下」、「淚流滿面」的英雄,他的「愛哭」不只能博取同情,也讓人覺得他較有人性。所以,有淚直需流,一個男人的眼淚也許不必像劉備一樣多,但可以跟孔明一樣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