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重新了解女人之5
女性對金錢較缺乏自信與焦慮,但反而使她們獲益。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經常可以看到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拾荒者,旁若無人地翻撿垃圾箱(堆)裡的東西。多數人遇到了,都會望望然而去之,但如果要你停下來,仔細瞧瞧對方,那你會想到什麼呢?根據美國的一項調查,男人較會以第三者的角度去想:「這個人過去到底做了什麼事,而使他(她)淪落到這種地步?」但女人卻較常以當事者的觀點去想:「有一天我會像她(他)這樣可憐,流落街頭,靠拾荒度日嗎?」
這種聯想上的性別差異,表示女性比男性有更大的「經濟不安全感」。美國的一些精神科醫師發現,他們有些女病人因對金錢問題過度焦慮,而出現所謂的「拾荒女人症候群」,擔心自己會一貧如洗,淪為街頭拾荒者。
《金錢》雜誌的調查顯示,有58%的男人對金錢有信心,但女人只有44%;有18%的男人對金錢感到焦慮,而女人則高達33%;對同樣多金的男女來說,富婆也比富翁更擔心她們的錢會「在一夕間化為烏有」。女人對金錢較缺乏自信,會產生較大的焦慮,除了在經濟上較依賴男人、收入較少、在家用方面常有因緊急狀況而捉襟見肘的經驗、較會因離婚(離婚率近50%)、丈夫早逝(美國女性在第一次婚姻中守寡的平均年齡是56歲)而陷入困境等因素外,更基本的原因是她們在很多方面原本就比男性來得保守和容易擔憂。當男人聊天談到金錢問題時,他們較常談的是如何投資,譬如買什麼股票;而女人較常談的卻是如何省錢,譬如哪裡的東西較便宜。女人最常見的理財方式是「將錢存到銀行裡」。
女性對金錢雖然態度較保守、較缺乏自信、也較少做投資性理財,但這雜誌不表示她們在這方面的能力和獲利就不如男人。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對某一大經紀公司男女投資者(有價證劵)的研究發現,女投資者的平均年獲利率要比男投資者多1.4個百分點。原因是女性較謹慎,在做投資決定前會收集較多的資料,做較多的功課,而且也不像男性那樣交易頻繁。她們在這方面的表現,遠比她們想象得好,甚至比男人還好。
對街頭拾荒者的聯想也是如此,雖然有較多的女人「擔心自己可能流落街頭,靠拾荒度日」,但根據統計,街頭拾荒者女性只占30%,其它70%都是男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