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重新了解女人之4
越女性化的服飾,就越會造成女性行動上的不變。
08年9月2日,澳洲悉尼環形碼頭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高跟鞋短跑」比賽,參賽者須穿上3吋(7.5公分)高的細高跟鞋,奮力沖刺80公尺。這次比賽總共吸引了265位嬌娃參加,打破以往的世界紀錄,結果由18歲的布蘭妮‧麥格隆一馬當先奪冠,獲得一座精美獎杯和5000澳元(4250美元)的獎金。
網絡上有很多參賽嬌娃穿高跟鞋跑步的組圖和視頻,看起來別有一番風味。雖然獎金誘人,但相信很多時髦女性都怯於參加這種比賽。「高跟鞋短跑」其實更像一種「障礙賽」,平常穿高跟鞋走路都得小心翼翼,若要奮力奔馳,那很容易就會來個「人仰鞋翻」,當眾出糗。
現代女性的「3吋高跟」讓人想起中國古代女性的「三寸金蓮」,高跟鞋和纏足表面上雖然很不一樣,但本質上都是以人為的方式讓女性走起路來更婀娜多姿,而且都以行動不便和健康受傷害作代價。如果放大視野來看,那我們就不難發現隱藏在女性裝扮或服飾背後的一個有趣現象:
過去的女性,不論中西,都是「穿得越多越好」,層層包裹,有的還需嵌入鐵皮骨架;現在則是「穿得越少越好」,件件剝離,有的只剩下胸兜和熱褲。從過度的遮掩到過度的暴露,變化不可謂不大,但其中不變的律則是越女性化的服飾,就越會限制她們身體的活動。層層包裹,如負重擔,當然會造成行動的不便;但穿着暴露同樣也會讓行動產生不便,因為穿得少,舉手投足就必須格外小心,以免「露出太多」;在街上常可見穿迷你裙的少女邊走邊拉裙子或用雙手按住裙子,就是唯恐「露出太多」。
即使穿得較為輕鬆自在,但大多數女性在出門時,手上還是要拿個皮包或小錢袋之類的東西。「皮包」就像「裙子」,已成為女性的標志,很多女人皮包裡面裝的東西很少或根本不用,但背或拿個皮包,卻會增加她行動上的不便。總之,越「女性化」的裝扮或服飾,就會讓她們越「不方便」,不能跑、不能跳、不能彎腰、不能翹腿、不能空手……。
報導「高跟鞋短跑」的新聞並沒有說冠軍花了「多少時間」跑到終點,但顯然「不快」,因為穿高跟鞋跑起來「很不方便」,這就是女性服飾所隱藏的最大秘密與用意。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