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9111 匿名效應1:戴帽子進銀行為什麼被打?

瀏覽次數: 16

水泥叢林裡的人性 3

  如果沒有人知道「你是誰」,你會表現出更壞的一面。

  2006年12月,昆明發生一起「戴帽進銀行存錢被護衛打」的社會新聞:一名女士到銀行存錢,銀行護衛看她進了門還戴著鴨舌帽,上前要求她脫帽,兩人一言不合,竟至大打出手,然後相互指責對方的不是。為什麼護衛要儲戶脫帽呢?因為銀監系統要求,儲戶到銀行必須脫掉鴨舌帽、墨鏡和頭盔等;為什麼要做此規定呢?因為以前有人就戴著鴨舌帽和墨鏡在昆明搶劫銀行得逞。那搶匪為什麼要戴鴨舌帽和墨鏡呢?當然是為了隱藏自己的廬山真面目。事實上,在Google鍵入「蒙面」和「銀行」兩個關鍵字,你可以找到二十萬七千筆相關網頁,絕大多數是世界各地蒙面匪徒搶劫銀行的新聞,而且很多匪徒至今仍逍遙法外。這也是為什麼在你進入銀行時,護衛會要你脫頭盔、帽子、墨鏡、口罩的原因。

  搶匪為了掩飾身分,不想讓人知道「他是誰」,所以才會戴墨鏡或者蒙面。你雖然不是匪徒,但如果沒有人知道「你是誰」,那你會做出什麼事來?也許不會去搶銀行,不過其他事就很難說。

  以小孩為對象的實驗顯示:結夥同來、沒有留下姓名住址的小孩,會比單獨前來、留下姓名住址的小孩「多拿」糖果,而且還會「偷拿」錢。這表示如果沒有人知道「你是誰」(結夥而來會使個人的身份變得更模糊),那麼在小小年紀,我們就較容易做出不道德的事。

  以女大學生為對象的實驗顯示:穿著同樣實驗衣、戴頭罩、沒有人知道「她是誰」的女大學生,會比穿標有姓名的衣服、露出頭臉、在實驗中經常被叫到名字的女大學生對實驗對象施以較長時間的電擊,而且不管對方是令人喜歡或厭惡,電擊的時間都一再增加。這表示,如果沒有人知道「我是誰」,那麼不管事情是對是錯,對方是好是壞,我們都會增加我們的攻擊性。也許這正是在都市生活和群眾運動裡,攻擊與破壞行動會大量增加的原因,因為置身其中的個人,都是一種「無名的存在」,沒有人知道「他是誰」,他就可能變得比較危險。

  並非只有蒙面才會有「匿名化」的效果,只要人家不認識你或認不出你,你就有潛在的危險性。所以,讓人家看清楚一點,不僅可以減少對方的懷疑,還可以增加一些自我約束。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