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9103 得失與冒險:.寇準為什麼拿宋真宗孤注一擲?

瀏覽次數: 6

利益得失中的人性 7

  在確定有所得時,人會趨於保守;但卻會選擇冒險來避免或挽回損失。

  北宋國力衰弱,與遼國的戰爭敗多勝少。宋真宗景德元年,遼國又率大軍深入宋境,宋真宗畏懼,想遷都南逃,但宰相寇準堅持促請真宗親至澶州督戰,宋軍因而士氣大振,迭有斬獲。宋遼遂訂立「澶淵之盟」,互稱兄弟,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宋真宗因此更加器重寇準,但卻引起大臣王欽若的嫉妒,王欽若對宋真宗說:「澶淵一戰,寇準是拿皇上『孤注一擲』,萬一輸了,皇上就危險及身,後悔莫及了!」

  在賭博中,輸錢的賭徒拿出身上所有的財物,賭最後一把的輸贏,叫作「孤注一擲」。王欽若為什麼說寇準是拿宋真宗「孤注一擲」呢?因為那好像是在賭博,過去宋軍與遼國交戰,輸多贏少,輸了就容易讓人鋌而走險,寇準要宋真宗御駕親征,固然是想提振士氣,但的確也有孤注一擲的意味。

  孤注一擲是相當冒險的行動。一個人是否會冒險,跟他的得失考量有密切關係。心理學家特維斯基做了很多這方面的實驗:假設有兩種情況,「你確定能得到一千元」或「你有二五%的機會得到五千元,但七五%的機會將一無所獲」,如果必須二擇一,那你會選擇何者呢?研究顯示,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也就是「確定能得到一千元」,充分顯示俗語所說的「一鳥在手,勝過二鳥在林」的保守心態。

  但如果是「確定損失一千元」或「有七五%的機會會損失二千元,但二五%的機會能一無損失」兩種情況呢?則多數人都會選擇後者,充分反映出「鋌而走險」的冒險心態。

  為什麼同一個人,在得失的抉擇中,會同時具有這種保守與冒險的心態呢?特維斯基理出的一個通則是:人們在確定能得到東西時,通常會趨於保守、避免冒險;但卻經常會選擇冒險來挽回或避免損失。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有固定收入、生活穩當的中產階級或其他既得利益者,心態多趨於保守,不希望社會有什麼動盪、改變;而如果你看到一家公司開始鋌而走險、孤注一擲時,那通常表示它已經到了發生嚴重虧損,面臨極大困境,企圖起死回生的關頭。

  人生如賭場,每個人最大的賭本都是自己,在得失與冒險間如何拿捏,那就看你自己了。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