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得失中的人性 4
當只有一次交易時,出賣對方是最有利的策略。
海南三亞市是知名的觀光勝地,但當地一些黑心水果商偷斤少兩,「狠宰」遊客的行徑也屢見不鲜。2007年5月媒體報導,有關單位為了遏阻歪風,在經人檢舉且查證屬實的不肖商家店前懸掛「黑心店」牌警示遊客。姑不論這種作法是否過當,但在旅遊勝地受騙上當,的確是很多觀光客心中的痛。
每個觀光景點都有誘人的當地名產和坑人的黑心店家,買或不買?你陷入的是一種要信任對方還是要擔心被對方出賣的人性困境,它叫做「囚徒困境」:
假設張三和李四因涉嫌貪污而被分開拘留,苦無證據的檢察官在審訊時分別告訴他們說:如果兩人都不認罪,他仍要以圖利他人的輕罪將兩人起訴,大概要判刑一年;如果兩人都認罪,姑念有悔罪之意,兩人可能都會被判五年徒刑。但如果一人認罪而另一人堅不認罪,那麼認罪者可因提供證據而從輕發落,只會判四個月徒刑,而不認罪者則罪無可恕,將被科以十年徒刑。張三無法和李四見面共商對策,他心裡想:最好兩人都咬緊牙關不認罪,只判一年刑還說得過去。他本想不認罪,但忍不住又想:萬一自己不認罪,而李四卻認罪了,也就是說自己被李四出賣了,那麼自己將被判十年的重刑,而李四卻只有輕鬆的四個月徒刑。那自己是不是先認罪比較好?但萬一自己認了罪,而李四也抱持同樣的想法認了罪,那豈不是中了檢察官的圈套,兩人都因此而被判五年的徒刑?
這個「兩難」局面很生動地凸顯了人與人在合作與競爭、信任與出賣複雜關係間的糾葛。如果不認罪代表信任與合作,認罪代表出賣與競爭的話,那麼張三只要多想一下,就知道何者對他較好,因為若是「一審定讞」,那麼依概率來計算,他採取競爭(出賣)策略會較有利,被判刑的可能平均值是二年八個月;若採取合作(信任)策略,則被判刑的可能平均值是五年六個月。
在旅遊景點,觀光客和商家通常只有「一次交易」,你和商家就好像前述的兩個「囚徒」,也許你願意付出你的信任,但商家心裡早就盤算好了,對像你這樣的觀光客,出賣策略(偷斤少兩、賣你偽劣貨)是最有利於他的,所以,你只能等著被出賣,最少被出賣的機率要比其他地方高很多。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