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壓力下的人性 12
要讓人認同,就必須讓他參與,認為那是自己的決定。
公元1115年,遼金發生「護步答岡之戰」,遼軍70萬人,金軍只有2萬人,但在這場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中,由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率領的金軍不僅衝出重圍,而且趁遼國內亂,大敗遼軍,並進而滅了遼國,改寫歷史。
完顏阿骨打的獲勝,主要來自他激勵士氣的決策模式:每有戰事,眾軍官不分職位高低,相圍而坐,就灑在地上的柴灰「隨畫隨議,備陳其策」,最後由統帥選定最佳方案,大家「同飲合舞」,出發作戰。在這次會議上,完顏阿骨打對眾人說:「我們現在有兩條路,一是同心合力決一死戰,死裡求生;一是殺我全家大小,前去投降。何去何從,請大家定奪。」將士們聽罷無不泣下,決定與遼軍決一死戰。
金軍能夠眾志成城,以寡擊眾,祕訣就在於與遼軍決一死戰的決策不是由完顏阿骨打一個人單獨決定,而是來自大家的共同參與、討論和選擇。它是激勵士氣的妙方,因為它能讓大家更有榮譽感和責任心,能更積極地去完成預定的目標。
美國人一向不喜歡吃豬心、牛肺等動物內臟,二次大戰期間,由於食物供應緊張,有關單位希望說服家庭主婦購買動物內臟,心理學家為此做了如下的實驗:將家庭主婦分成兩組,對第一組用傳統的說服方法,即向她們介紹這些食物的營養價值如何高、國家如何困難等,同時教她們烹調內臟的方法;第二組則是讓她們自行討論,交換意見,最後由大家做出一項食用內臟的決定。過一段時間後,心理學家再對這兩組家庭主婦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第一組只有3%的人食用內臟,而由大家做出決定的第二組,食用內臟的卻高達32%。
即使原本百般不願,但只要讓大家覺得「自己也參與了決定」,就能減少抗拒,增加向心力。現在很多企業也都採用這種「決策參與」的經營模式,公司的決策不再由經營者單獨制定,而讓一線員工也能參與、提供意見,並在形成決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一些實例顯示,這樣不僅可以提升決策品質,還可以增加員工的榮譽感、工作動機和生產量,減少怠工、缺席和汰換率。
要想眾志成城,就要讓大家共同參與,完顏阿骨打是一個傑出的CEO。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