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壓力下的人性 4
三或四個獨立而相同的意見,最能發揮團體壓力效果。
春秋時代,孔子的弟子曾參是個品行端正的人。有一天,有人跑來對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曾母斬釘截鐵表示「不可能!我兒子絕不會殺人!」照舊織她的布。沒多久,又有人跑來對她說「曾參殺人了!」曾母還是不相信,照樣織布。不久,當第三個人跑來對她說「曾參殺人了」時,曾母開始相信了,她丟下織布機,翻牆而逃(其實是誤會一場,殺人的是和曾參同名同姓的另一個人)。
有句成語叫「眾口鑠金」,意思是說如果眾口一詞,就能混淆是非,力量大到會熔化金屬。曾參的母親原本堅信兒子的為人,但在眾口一詞下,她的信念卻「像金屬般熔化了」。這個故事原是在強調謠言的可怕,但其實也是在告訴我們社會壓力如何發揮它的效力。
心理學家亞瑟的實驗顯示,當他安排的同夥故意說出錯誤的答案後,會對受測者形成壓力,而產生從眾效應。亞瑟調整說出錯誤答案的同夥人數,從1到15人不等,結果發現,從1個人升為2個人,再升為3個人,讓受測者屈服的從眾效應會節節升高,巔峰是4個人。但超過4個人,就無法再增加效果,隨著人數的增加,團體的說服力反而會逐漸下降。為什麼人數越多效果反而越差?除了新增加者的衝擊力本來就會逐漸減少外,但更重要的是當意見一致者超過4個人時,受測者會開始懷疑其中可能有問題,不是大家預謀串通好的,就是後面的人跟著人云亦云,而使他產生抗拒心理。
在組合方面,實驗顯示,當壓力團體是4個人時,兩人一組在兩場討論中的一致看法,要比4個人在一場討論中的一致看法更具有說服力。若是6個人,則說服力的強弱依序是分成三組(2人一組)、兩組(3人一組)、一組(6人)。越能讓受測者感覺看法相同者的獨立性,就越能發揮說服的效果。
在曾參殺人的故事裡,讓曾參母親相信的是三位個別人士的相同說法,而「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也是同樣的意思,它們跟現代心理實驗的結果可說英雄所見略同。
這些故事和實驗也告訴我們,要想讓某人聽從你的意見,高明的辦法不是找一群意見一致者對他集體施壓,而是由三、四個看法相同的人和他個別懇談。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