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策略裡的人性 10
一個栩栩如生的個案比一大堆統計資料更具說服力。
07年8月9日,第07032期超級大樂透在廣州中出一注270萬元的二等獎,大獎落在花都市花山鎮的01161投注站。但過了一個多星期,一直無人來領獎,廣州市體彩中心於是登報尋找該大獎得主,8月23日這位幸運兒終於現身,是一個被稱為馬先生的年輕生意人,媒體少不了又是一番報導。
體彩中心的豋報急尋中獎者,固然是出於一片好心,但「中獎者可能就是你」的提醒,對鼓勵大家購買彩劵也有相當大的促銷作用,其實,每次開獎後,體彩中心提供「獎落誰家」的訊息供媒體報導,也都是一種巧妙的遊說策略。要說服一個人(譬如買不買彩劵)不外動之以情或曉之以理,提出客觀的統計數字(中頭獎的機率是幾千萬或幾億分之一)是訴諸理智的說服方式,而提出單一的特殊個案(某個餐廳小妹中了頭獎)則是訴諸情感的說服方式。在要不要買彩劵這件事上頭,動之以情顯然比曉之以理來得有效。
其他事情也差不多。假設你想買一部新車,閱讀《汽車評鑑》後發現,各項統計資料都顯示A品汽車是數一數二的,看過車後,印象也很好,於是你決定購買A品汽車。但就在付款的前一晚,一位好友忽然對你說他的堂兄去年買了一部A品汽車,結果麻煩不斷,一下子這裡出問題,一下子那裡出問題;現在開車老是擔心,不知道下次哪裡會出問題。聽了這番話後,你是否會動容而重新考慮?客觀來講,這只是一部A品汽車的遭遇,《汽車評鑑》是根據一千部A品汽車所做的統計,即使把你朋友那位不幸堂兄的案例加進去,樣本變成一千零一部,並不會影響統計結果,A品汽車還是數一數二的,應該不會改變你的決定才對。但事實不然,心理學家尼斯貝特的實驗顯示,多數人在這種情況下,都會再重新仔細考慮的。這表示,大部分的人容易受到一個孤立、但卻栩栩如生的個人經驗所說動,而無視於理性的統計資料。
要說服一個人,在「曉之以理」後,他並不見得會「動」,想讓他動容或動心,訴諸情緒的方式還是要勝過訴諸理性的方式。這也是體彩中心為什麼會提供「獎落誰家」的訊息供媒體報導,以及很多商品在促銷時會請愛用的消費者現身說法,以及錯失良機者如何悔不當初的原因。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