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情好惡裡的人性 3
罵人簡單,但要罵得能讓人另眼相看則是學問。
很多人都讀過李宗吾的《厚黑學》,南懷瑾在為該書所寫的序言裡說:「在我的印象裡,李宗吾一點也不厚黑,可以說還很厚道」,他特別提起李宗吾有一次對他傳授成名之道:「我看你這個人有英雄主義,將來是會有所作為的。不過,我想教你一個辦法,可以更快地當上英雄。要想成功、成名,就要罵人,我就是罵人罵出名的。你不用罵別人,你就罵我,罵我李宗吾混蛋該死,你就會成功。不過,你的額頭上要貼一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位的紙條,你的心裡要供奉我厚黑教主李宗吾的牌位。」
為什麼罵人能出名呢?說劉邦、曹操、劉備等臉厚心黑,是在揭人短處,實驗顯示,說人家的短處比說長處會更引人注意;越引人注意,你自然會越有名。另外,罵就是批評,你罵或批評某人,雖然會讓當事者討厭,但只要罵或批評得有理,第三者可能反而會對你另眼相看。
心理學家阿瑪拜做過一個實驗,他從紐約時報周日版的書評專欄裡選出兩篇評論小說的文章,讓一群大學生閱讀。這兩篇文章的寫作風格及水準類似,但有一篇對所評小說充滿了讚美之詞,另一篇則對所評小說提出了不利的批評。學生讀後,阿瑪拜要他們評估兩位作者的功力及受歡迎程度,結果多數學生都認為批評文章的作者文學功力較高,但較不被喜歡。
這是一種兩難,讚美別人的表現,雖然能討人喜歡,但卻容易被認為自己沒有什麼真知灼見;如果加以批評,雖然會讓人覺得自己功力較高、看得較透徹,但卻容易得罪人、惹人厭(惹人厭當然也可以出名)。為了減少惹人厭,批評時通常需加上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譬如李宗吾所說的「額頭上要貼一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之位的紙條」。但更多人則以「讚美與批評兼而有之」的方式來處理,南懷瑾用的就是這種方式,他為《厚黑學》所寫的序言,表面上是在說李宗吾並沒有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樣「壞」,這是溫和的讚美;但卻也說「我沒有照他這個辦法辦,所以沒有成名」(其實南懷瑾也很有名,但靠的不是罵人),這種間接的不贊同就是溫和的批評;我們可以說南懷瑾是「寓批評與讚美」。
批評有理,但怎麼批評得能讓人讚美,則是一門學問。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