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9047 馬太效應:替關公刮骨療毒的為什麼是華佗?

瀏覽次數: 4

社會競逐中的人性 11

  當你有名時,很多榮耀都會依附你,於是你就更有名。

  關公因箭創未癒而刮骨療毒,在歷史上可能真有其事。但《三國志》只說:「羽(關公)便伸臂令醫劈之……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只是史書裡的「無名醫生」到《三國演義》裡卻變成了「名醫華佗」,而且華佗還是「因聞關將軍乃天下英雄」,主動上門醫治的。其實,真正的華佗在關公刮骨療毒之前七、八年就死了,《三國演義》穿鑿附會,由「千古名醫」華佗來醫治「蓋世英雄」關公,主要是想製造相得益彰的戲劇效果。

  在《三國演義》裡,除了關公外,曹操、吳國的周泰、廣陵太守陳登等也都是華佗的病人(大部分亦見於正史),但國學大師陳寅恪指出,這些事蹟可能也都是改編自印度神醫耆域的故事(「佗」在梵文裡意指藥王神),他認為當時中原可能有一位華姓醫生,因醫術高明,結果印度神醫、中國名人都紛紛附會於他,如此「大放異彩」後,「華佗」遂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名醫」。

  這其實是所謂的「馬太效應」。《聖經‧馬太福音》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心理學家將此引申為任何個人或團體,一旦在某方面獲得成功和聲譽,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使得更多的成功和聲譽紛至沓來;默默無名者即使做出成績,也因為無人聞問而被抹煞,結果就產生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現象。真正為關公刮骨療毒的那位醫生,醫術其實不錯,可惜名氣不如華佗,結果功勞和名聲都被歸於華佗,華佗就變得越來越有名;而那位醫生則越來越無人理睬,終至被淡忘。其實,關公「忠義無雙」的形象大抵也是這樣來的──他本來可能就比別人來得忠義,但在「馬太效應」下,很多本來屬於別人的忠義表現也都附會於他,結果越積越多,關公的忠義就成了天下「無雙」。

  這也是我們今天在各行各業常見的共同現象,譬如某位行家因表現不錯而有了名氣後,大家紛紛登門來找他,更多的機會使他更有表現、更有名氣,最後連他徒子徒孫做的都掛他的名,榮耀也都歸他。這當然很不公平,但不幸的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馬太」就是你和我。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