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競逐中的人性 4
穿得越體面,就被認為地位越高、行事越合法。
在有名的「陳橋兵變」中,原本要去討伐契丹的後周軍隊將一件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庭下跪拜,三呼萬歲,擁立他當皇帝。趙匡胤於是「順應民意」,穿著黃袍引兵返回開封,迫後周恭帝禪位,建立了大宋王朝。史家大都認為這場不流血政變是早就預謀好的,否則黃袍從何而來?如果沒有這件黃袍,那整個事件就會為之「失色」,因為黃袍是皇帝的服飾,黃袍一旦加身,趙匡胤就不再是檢校太尉,而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了,他的地位和權力都因而改變了。
俗話說「佛要金裝,人要衣裝」,但這個「裝」不是你想怎麼穿就能怎麼穿,不同身分、地位的人在穿著上通常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譬如在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穿黃袍或龍袍,普通人隨便亂穿是要殺頭的。現代雖然寬鬆許多,但地位越高者穿著就越體面的原則還是沒有改變,在一個公司裡,如果一個工友老是穿得比董事長體面,那他不僅不「識相」,而且肯定會被炒魷魚。
心理學家在街頭所做的實驗顯示:當一個人穿著代表尊貴地位的體面服飾穿越馬路時,有較多的路人會跟著他違法穿越馬路;但當他改穿骯髒破舊的衣服穿越馬路時,跟著他違法的行人就顯著減少。這表示一個人若穿得越體面,不僅會讓人覺得社會地位越高,他的行為也會變得越「合法」,讓更多的人起而傚尤。社會學家對兒童的研究發現,在小四和小六的階段,兒童即能根據服飾的款式、品牌去判斷穿著者可能的身分、魅力和人格特質等,而且有相當的一致性,這種「以衣鑑人」的傾向和能力,顯然是從小就出現並慢慢學習得來。
古代的皇帝一穿上龍袍,那他幾乎就可以為所欲為。今天的法官、警察、醫師、神父等,一穿上他們職業專屬的「制服」,不僅可以「合法」地行使他們的權力,而且讓民眾、病人和信徒一目了然,看了就會油然而生尊重與信心。研究也顯示,剛剛升遷到較高職位的人,較會注重穿著,想藉得體的服飾來增加他的「權威感」。
所以,穿著不只是為了蔽體和舒適而已,它還是權力的道具。你需要的也許不是「黃袍」,而是能合理傳達你個人身份訊息的服飾。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