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9020 定勢效應:張飛為什麼不像書法家?

瀏覽次數: 37

輯二 解讀他人時的人性 8

  即使被徹底翻案,也很難改變一個人既定的形象。

  多年前,鄧拓在〈由張飛的書畫談起〉一文裡說:「我國書法家並不限於文人,武將中也不少,如岳飛、張飛等」,有位讀者看了,去信問說:「張飛是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長阪坡一聲吼,喝斷了橋樑水倒流的人物,怎麼也會是書法家呢?」對於這樣的疑問,鄧拓引了幾本古書中關於張飛書法的記載來佐證;而在明代的《畫髓元詮》裡還說:「張飛……喜畫美人,善草書。」更有甚者,2004年文物部門又在四川簡陽張飛營山上發現一個石人頭像,據信是張飛的真面貌,新發現的張飛塑像「慈眉善目,耳長唇厚,臉上沒有一根鬍鬚。」

  相信很多人對這些翻案說法都會感到驚訝、懷疑,而一時難以接受,因為它跟我們心目中張飛的既有形象差太多。但所謂張飛的「既有形象」,其實是來自虛構的《三國演義》及相關的繪本和戲曲,前述的翻案說法應該更接近真實才對,大家的礙難接受,主要是來自心理上的「定勢效應」──當我們對某人形成一個既定的刻版印象後,就會抗拒、排斥與之不符的新訊息。在多數人的心中,張飛是個「豹頭環眼,燕頷虎鬚,魯莽衝動,酒醉誤事」的粗鄙武夫,那麼說他「擅長書法,喜畫美人,慈眉善目」就會讓人無法接受,也不想當真。

  有個心理實驗說,先讓一群受測者接受一種新型的人格測驗,然後告訴他們說測驗顯示他們「極具社會敏感度,善於洞察他人」,改天,又向他們更正說「該新型測驗被證明完全無效,測驗結果不能當真」;然後請他們評估自己的社會敏感度,結果他們所自認為的社會敏感度要遠遠高於對照組。這表示即使明知原先的印象「完全錯誤」,你還是不會放棄。

  不只對人如此,對事情的看法也如出一轍,另有一個實驗說,專家告訴A組受測者,要成為優秀的消防隊員,冒險精神需大過小心謹慎;而告訴B組說小心謹慎需高於冒險精神。事後,又分別向兩組受測者澄清原先告訴他們的觀點是「錯誤」的,但兩組人都沒有因此而放棄原先被灌輸的觀念,在一段時間後,還是存在那些「錯誤」的想法。

  張飛和燕頷虎鬚、魯莽衝動的配對已成「定勢」,想要將他改配慈眉善目、擅長書畫,恐怕跟要他改名換姓一樣困難。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