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860 開卷有益:達爾文和金庸的靈感閱讀

瀏覽次數: 3

部四 提供你靈感的十九道竅門 3

  書本好比帶著復甦花粉的蜜蜂,從一個心靈飛到另一個心靈。閱讀不只是消遣,更是一種刺激,是讓人獲得靈感最常見、也最方便的途徑。

  達爾文在他的自傳裡說:「一八三八年八月,也就是我開始有系統展開調查工作之後十五個月,我閱讀馬爾薩斯《人口論》以資消遣,同時由於我長期觀察動植物的習慣,不難認識到隨處可見的生存競爭的事實,於是我恍然大悟,在這種環境下,有利的變化勢必被保存下來,不利的則歸於消滅。這樣的結果便是新種的形成。這時,我終於得到了可以做為工作根據的學說。」

  從這一段話我們可以清楚看出,搭乘「小獵犬號」的環球之旅,雖然讓達爾文獲得形成進化論的材料,但產生進化論核心要義「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靈感卻是來自閱讀馬爾薩斯的《人口論》。馬爾薩斯的《人口論》裡有一段話說:「自然用最浪費最自由的手,在動植物界散播生命的種子,但卻吝於給予育成這些生命種子所必要的場所和營養。地球上所含有的生命種子,若有充分食物和場所供其繁殖,數千年後就會充塞幾百萬個世界了。但自然法則的必然性,將限制這些生物於一定界限之內。植物的種類與動物的種類,都受到這個大法則的制約。」

  達爾文大概就是看到這一類的說法,而觸發他的進化論靈感的。閱讀不只是一種消遣,而且是一種刺激,它可以說是讓人獲得靈感最常見、也最方便的途徑。很多人為了尋找靈感,而去做「有目的」的閱讀,但更令人稱道的也許是「無目的」的閱讀,它經常能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靈感,有的甚至要在一二十年後才會顯現。譬如金庸,他年輕時候的志向是想當外交官,但在中央政治學校外交系唸書時,因打抱不平而被勒令退學,後來透過親戚協助,到中央圖書館閱覽組當閒差。因為無聊,而飽覽館中收藏的西方傳奇小說做為消遣,他特別喜歡大仲馬的《基度山恩仇記》、《俠隱記》,司各特的《撒克遜劫後英雄傳》等小說。後來因時局劇變,他到香港的報社工作,在總編輯的慫恿下,才開始寫武俠小說,想不到竟因此一炮而紅,成為武俠小說泰斗。綜觀金庸的武俠小說,我們不難發現他的很多靈感是來自當年「不經意」閱讀的西方劍俠小說。

  金庸跟其他武俠小說作者(譬如古龍)最大的不同點是他的故事以歷史為背景,像丘處機、張三豐、紅花會、明教等,都是現實裡存在的,只是發生的「事」跟我們所熟知的不太一樣而已。在現實或歷史結構裡,做為中心人物的忽必烈、朱元璋、乾隆等,都被金庸挪到了「周邊」,特別是在《倚天屠龍記》裡,朱元璋簡直成了插科打渾的醜角。反之,一些歷史上的小角色或者根本不存在的周邊人物,像郭靖、張無忌等,反而成為讓人鼓掌叫好的中心人物,這種將中心與周邊對調、重新安置的解構色彩,正是西方劍俠小說的特色。而在情節安排上,像《笑傲江湖》裡風清揚隱於思過崖、任我行被囚於西湖黑牢等,我們也都可以看到《基度山恩仇記》的影子。

  美國詩人羅威爾說:「書本好比帶著復甦花粉的蜜蜂,從一個心靈飛到另一個心靈。」閱讀,不僅讓我們走進自我的未知密室,還幫我們開啟了靈感之門。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