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851 辛勤工作:音樂家看天文望遠鏡

瀏覽次數: 3

部三 讓你成為創造者的十九個特質 13

  愛迪生說:「所謂創造,是靈感加上一大堆瑣事。」要讓創意成真,不只需要靈感,更需要有解決接著而來的一大堆瑣事的勤勉、耐心和毅力。

  一七九二年,當時歐洲最有名的作曲家海頓第二次到倫敦訪問,在六月的某個晚上,知名的天文學家賀歇爾邀請他用四十呎的望遠鏡觀賞太空。海頓和這位發現天王星的天文學家相談甚歡,當晚,他在日記裡寫道:「有時候,賀歇爾必須在寒冷的冬夜,坐在敞開的天空下工作五、六個小時。」海頓會這樣說,因為他為了作曲,也每天工作五、六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海頓的創作是屬於「慢工出細活」型的,要完成二十分鐘的交響樂,需要一個月的工作天;而要完成一百分鐘的神劇,歷時更長達將近兩年。他對科學家為了有新發現,每天也要辛苦工作那麼長的時間可說「心有戚戚焉」,所以會在日記裡特別寫下那段話。

  其實,大多數的創造者也都是勤奮的工作者。莫札特被稱為「音樂神童」,大家覺得他的才華乃是來自上天的恩寵,似乎只要他信手拈來,就是高人一等的傑作,當然,莫札特的作曲是要比海頓來得快速,但也非一般人想像的那樣輕鬆。除了從三歲起就受到父親嚴格的訓練外,莫札特自己說:「人們總認為我的藝術得來全不費功夫,實際上,沒有人會像我一樣花這麼多時間和思考來從事作曲;沒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許多次。」而另一位樂壇巨星貝多芬,除了演練名家的曲目外,他還一一用手抄寫他們的樂譜;在作曲時,他也是擬出各種可能的藍本,一改再改。

  科學家的數學就好比音樂家的鋼琴,心理學家侯威在《天才的奧秘》裡說,年輕時代的牛頓為了理解笛卡爾的《幾何學》,「展現驚人的頑強,堅持面對困難……不斷努力嘗試,靠自己閱讀,雖然每次只能弄懂兩三頁,他毫不氣餒,繼續鑽研三四頁直至遇到挫折,然後再度開始,慢慢推進。就這樣持續不輟,直到自己精通整本書。」而有「科學頑童」之稱的物理大師費曼,更是從小學開始就自己到圖書館借《實用代數》、《實用三角》、《實用微積分》等書,回家自行演練。科學家的演練數學,一如音樂家的演練鋼琴,出神入化之道無他,就是勤勉二字。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不需準備的盛宴,坐上盛宴的原創者都是有了十足準備的人,而他們提供給世人的盛宴,同樣來自辛勤的工作。牛頓在寫《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時,一天經常工作十六個小時,廢寢忘食,與世隔絕。羅素在寫《數學原理》時,也是每天寫作十到十二小時,全心投入。米開蘭基羅的雕刻和繪畫作品,都讓人忍不住發出讚嘆之聲,但米開蘭基羅自己說:「如果人們知道我工作有多努力,對於我的作品就不會那麼讚嘆驚奇了。」

  也許是為了讓人「讚嘆驚奇」,編故事的人往往只強調創造者如何「靈光一閃」,卻省略了他們的辛勤工作,但真正讓人讚嘆驚奇的其實就是他們那種全心投入、廢寢忘食的工作態度。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