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三 讓你成為創造者的十九個特質 6
混亂而矛盾的存在讓一般人六神無主,癱瘓他們的思考;但卻讓創造者眼睛發亮,更熱情地去思考,因為創造者是從混亂中建立新秩序的人。
有一個旅人來到某個城市的廣場,看到廣場上豎立著兩座標準鐘,一座鐘的時間指著十點五分,另一座鐘指著十一點二十分。他好奇地問一個當地人:「請問現在幾點?」那人指著標準鐘,說:「你自己不會看鐘?」旅人苦笑:「但兩座鐘指的時間不一樣呀!」當地人反而不解地說:「如果兩座鐘指的時間一樣,那我們何必放兩座鐘在這裡呢?」
看了這個故事後,你是要站在旅人這一邊?還是當地人那一邊?多數人都會選擇站在旅人這一邊,覺得當地人的回答簡直是莫名其妙。既然是時間,一個地方當然就只有一個標準,其他事情也一樣,凡事若都能有一個單一而明確的標準,讓大家有所依循,不必費心去思考、判斷,這樣就能減少很多無謂的紛擾。兩座鐘指的時間不一樣,擺明了是想製造混亂、製造矛盾,不想定於一尊,多數人在面對這種情況時,都會變得無所適從,產生心理的混淆,甚至感到焦慮、痛苦,而恨不得將兩座鐘的時間調成一樣。
但一個有創意的人卻會喜歡當地人的回答:「如果兩座鐘指的時間一樣,那我們何必放兩座鐘在這裡呢?」在思考與創造的領域裡,這句話可以衍伸為:「如果兩個腦袋的想法都一樣,那兩個人何必有兩個腦袋呢?」在職場則是:「如果兩個員工的想法都一樣,那何必雇用兩個員工呢?」廣場上的兩座鐘,就好像人世間的兩個人,上天給每個人一個屬於他自己的腦袋,就是希望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和別的腦袋的想法不一樣。
唯一而正確的標準,唯一而正確的想法,已經越來越站不住腳。光在物理學的廣場上曾出現過兩座標準鐘,一座鐘說「光是粒子」,一座鐘說「光是波」,這種混亂曾讓不少人彷彿面臨「物理末日」,但現在大家習慣了,反倒覺得這樣才比較正確。而在興建不久的量子廣場上,更有各式各樣的鐘,每座鐘上都貼著物理學家海森堡的至理名言「測不準」三個字。所謂「唯一而正確的標準」,其實只是一個虛構的幻象。
心理學家巴隆曾以一種類似羅沙測驗的卡片,其中有整齊、對稱的圖形,也有雜亂、矛盾的圖形,讓被同儕公認具原創性的科學家、藝術家和一般人(對照組)來挑選,結果發現,一般人最常挑選的是整齊、對稱的圖片,他們喜歡他們的世界顯得有條理。但那些具原創性的科學家和藝術家卻都喜歡選擇混亂和矛盾的圖片,因為他們覺得這些圖片較具挑戰性,而且較有趣。換句話說,他們對混亂、曖昧、分歧、矛盾的存在情有獨鍾。
一個有創意的人不僅喜歡和別人有不一樣的想法,自己的心中更經常會有混亂、曖昧、分歧、矛盾的數種想法,就好像在他心靈的廣場上擺著好幾座時間不一樣的標準鐘般。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具有這種特色,它的一個通俗比喻是「當一個人從屋頂墜落時,他是同時處於『運動』與『靜止』狀態中。」如果你是站在地面上觀察,那麼那個人是處於「運動」狀態;但如果你同他一樣從屋頂墜落,則你看到的他是處於「靜止」狀態。而畫家阿伯斯則說:「我一直處在兩個極端之間:喧嘩的與靜寂的、年老的與年輕的、春天與冬天,如果我能讓白色與黑色一起作用,而不是只呈現其一,那我就覺得驕傲。」很顯然的,這種想將兩種相反、矛盾的東西融為一體的企圖,是很多藝術家和科學家在創造過程中共通的心思和努力。
尼采說:「你的內心必須一片混亂,始能誕生一顆舞動的星。」所謂創造者,其實就是從混亂中建立新秩序的人,混亂而矛盾的存在會讓一般人六神無主,癱瘓他們的思考;但卻讓創造者眼睛發亮,更熱情地去思考。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