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0828 自我組合:成龍的喜劇功夫與張榮發的船隊

瀏覽次數: 4

部二 為你帶來創新的二十一種思考 11

   一個人可以將他所具備的幾種特質整合成一種新的樣貌,一個企業也可以將它的幾種營業項目整合成一個新的工作團隊。

  成龍如今已是家喻戶曉的國際巨星,但回顧他的從影之路,卻也非一帆風順。他在從京劇戲班子轉入電影圈後,有好幾年擔任的都是跑龍套或配角,並不如意。一九七六年,導演羅維看上他,找他挑大樑拍《新精武門》,並將藝名改為「成龍」,用意很明顯,就是在李小龍突然去世後,想將他複製成「李小龍第二」,而《新精武門》也是完全在延續李小龍的《精武門》。影片推出,賣座只是差強人意,接著又拍了好幾部類似的武打片,但都成績平平,無法像李小龍般大紅大紫。箇中緣由,很可能是因為成龍雖然也身手不凡、功夫了得,但踏著李小龍的腳步前進,畢竟走不遠,也難以留下足跡。

  後來,導演袁和平看出他有別於李小龍、屬於他個人獨有的幽默風趣特質(成龍曾在李翰祥導演的《金瓶雙艷》裡飾演插科打諢的鄆哥一角),而將他的幽默風趣和身手不凡這兩種特質做巧妙的結合,為他量身訂製,寫了能讓他發揮長才的劇本,甚至由他自行設計情節,盡情揮灑,開創獨樹一幟的「喜劇功夫片」──《蛇形刁手》和《醉拳》。結果,接連兩部片子都讓觀眾耳目一新,拍案叫好,票房迭破紀錄,他才因此脫穎而出,逐步建立影壇巨星的地位。他後來進軍好萊塢,主演的《皇家威龍》、《燕尾服》等,也都沿襲這種喜劇功夫的基調。

  一個人可以將他所具備的幾種特質整合成一種新的樣貌,一個企業也可以將它的幾種營業項目整合成一個新的工作團隊,張榮發的長榮海運就是一個例子。長榮海運原本擁有美國、歐洲與中東三條定點航線,美國航線就是有貨船來回於台灣與美國之間,在台灣出口全盛時期,有許多貨運往美國,但美國很少有貨運回台灣,所以經常造成空船返台的浪費現象,歐洲與中東的航線也類似。有一天,張榮發望著桌上的地球儀突然靈機一動:地球是圓的,如果讓船從台灣到美國,再從美國到歐洲,由歐洲到中東,中東再返回台灣,如此繞地球一圈回來,只要這些定點之間有貨物可載,不僅可避免可怕的空船浪費現象,而且以往要三條船才能航行美國、歐洲、中東三個地方,如今一條船就能跑遍三個地方。

  在經過縝密的調查和評估後,張榮發於是在一九八四年,全球航運界裁員、賣船的不景氣聲中,毅然投資十億美元,推出十六艘全新的自動化貨櫃輪,開闢了環球東西雙向各八艘的定期航線。在將三條航線整合成一條環球線後,長榮海運立即省下一半油費、一半靠港費及七成船員,競爭力大增,很快在全球的航運界竄出頭來。

  跟別人或別的公司做整合,難度高、風險大,自我整合其實是最可靠、也最自在的,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將組合式思考運用得爐火純青。

分享:

已發佈

分類:

,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